缩略图

媒体融合视野下全媒体记者的思维创新探究

作者

王迪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引言

媒体融合构建了全程、全员、全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各类媒体在媒体融合传播格局下都拓展了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媒体格局的变革要求记者也必须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来适应媒体的新格局。记者要实现转变就需要创新思维,推动自身思维和能力向全能型、创新型转变。研究对媒体融合视野下全媒体记者的思维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为记者创新转型和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打破传统技术壁垒,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

媒体融合加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融合,在技术赋能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格局被重塑,新闻记者传统的人工采集、线性编辑新闻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媒体融合格局下的生产和传播需求,全媒体记者只有打破传统的能力体系并主动将智能化工具等前沿技术融入工作流程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促进新闻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如针对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全媒体记者需要建立数据应用思维,数据应用思维强调加强对数据的挖掘、整合、利用,在互联网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数据思维是全媒体记者必须具备的思维,只有全媒体记者具备数据思维才能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中的各类信息,全媒体记者善于利用这些信息就能够及时捕捉新闻热点、抢占报道先机。在实践中记者可利用 Python 编程语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构建自动网络爬虫工具,网络自动爬虫工具可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新闻论坛等渠道采集数据,自动网络爬虫采集数据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会自动对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分析,经过初步处理后的数据后会自动呈现出热点趋势分析,记者根据自动爬虫筛选的热点话题即可获取新闻创作的灵感和方向。除自动爬虫外,全媒体记者还需要认识到媒体融合格局对新闻生产时效性的要求,记者可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新闻稿件,记者只需要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历史新闻稿件并预设好不同类型新闻写作的要求和模板,人工智能经过训练后便可根据自动抓取的新闻素材生成新闻稿件,记者只需要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稿件进行把关和润色即可,如此全媒体记者能够通过智能化生产体系高效率生产出适配各个媒体平台的新闻产品,实现高效率的全媒体传播。

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重塑新闻生产逻辑

媒体融合格局加速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加之移动互联网、移动端媒体平台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能进一步提升,信息生产的门槛反而进一步降低,媒体融合的这一特点极大地增强了受众在传播中的话语权,受众可以通过移动端工具便捷进行新闻创作和传播。同时,媒体融合使大量媒体都在主流的传播渠道中竞争,媒体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凸显了受众的重要性,只有获得受众关注的媒体才能够在全媒体传播中保持竞争力。在如此格局下全媒体记者必须建立用户思维,只有记者能够将用户需求作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才能进一步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在全媒体生产实践中记者应准确把握不同媒体平台用户的需求,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习惯记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全媒体传播策略。以抖音平台为例,在习惯方面抖音平台用户更习惯进行碎片化的浏览,因此记者便可针对平台用户特点确定短视频的新闻形式,从用户需求和兴趣来看抖音平台用户普遍喜欢热点话题、短视频热梗等内容,因此记者在创作时可结合抖音平台的热门剪辑节奏、热点话题、网络热梗等内容进行创作,基于用户需求出发全媒体记者能够确保创作内容符合用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新闻全媒体传播效能。

三、深耕价值内核,打造差异化新闻产品

媒体融合环境下各个媒体平台中都存在海量的信息,用户时刻在面临着信息海洋的洗礼。同时各个媒体为抢占新闻热点普遍会集中针对热点新闻进行报道,部分媒体为追求热点还会“照搬”网络中热点新闻内容的创作模式进行生产,这一现象也导致网络空间中存在大量的同质化新闻内容,长此以往受众也对同质化的新闻内容产生了疲倦心理。全媒体记者只有摒弃泛而不精的内容生产模式才能在信息海洋中突围,全媒体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应深耕新闻价值打造精品新闻,只有如此全媒体记者才能打造区别于同质化新闻的产品,提升新闻报道的竞争力。对此,全媒体记者可建立跨界融合思维,跨界融合思维要求记者将新闻报道与各个领域的元素结合来创造新颖的新闻形态,如全媒体记者可将新闻与“非遗”结合,记者可在新闻报道中全面展示非遗文化、非遗魅力、非遗工艺等内容,如此新闻记者能够通过新颖的融合降低用户的理解门槛,从传播层面看跨界融合有助于记者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如此记者能够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提升媒体的传播活力。

四、突破传播边界,构建立体传播矩阵

在媒体融合生态中新闻传播具有去中心化、多平台联动的特征,传统媒体相对单一的传播渠道、单向传播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全媒体新闻传播的需求,全媒体记者必须突破传播思维定式来构建覆盖多平台、融合多形式的立体传播矩阵才能让新闻内容“出圈”。在实践中全媒体记者可通过平台适配与热点借势的组合传播策略来优化新闻传播路径,如全媒体记者在报道本地传统文化时可针对微博平台的话题性传播特点提炼新闻中的亮点制作成话题标签,确定话题标签后新闻记者结合九宫格图片或短视频可发起讨论话题,吸引用户参与新闻话题的讨论和转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新闻记者则可针对粉丝画像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全媒体记者可在短视频平台中开辟传统文化系列短视频新闻栏目,系列短视频新闻栏目可将大节目拆分为多个小节目,每个小节目都以简洁明快的形式呈现。全媒体记者通过将一档新闻栏目对多个平台的适配传播可使新闻产品突破传播边界,各个平台之间形成合力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新闻媒体的传播效能能够明显提升。

结束语

媒体融合视野下全媒体记者的创新思维是记者自身转型发展和媒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全媒体记者应认识到媒体融合格局的特点,根据媒体融合格局特点全媒体记者应建立技术融合思维、用户思维、深耕思维、全媒体传播思维等创新思维,如此全媒体记者能够确保自身与媒体融合格局匹配,提升媒体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尤小龙.基于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变与不变的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24):91-93.

[2]张清.全媒体时代报媒记者新闻采写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4,(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