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与实践
王莉莉
新疆阿克苏市英巴扎第二幼儿园 新疆阿克苏 843000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保障。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培养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起点,在幼儿园阶段融入民族团结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信、认同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形成对祖国、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幼儿个人来看,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能够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进步。
1 幼儿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
1.1 助力幼儿全面成长
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的国家认同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民族团结启蒙教育,幼儿不仅能够认知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还能初步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文化背景,进而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能力,幼儿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幼儿早期接触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包容开放的态度,还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民族认知观念。
1.2 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实施系统化、持续性的专业培训和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幼教工作者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还能有效提升其学科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进而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这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促进了教育者的职业发展,也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依托创新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机构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儿童创设更加适宜的成长环境。
1.3 促进家园互动与文化交流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并且通过相关数字化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或者家园协同及社区共建等多种渠道进行教育活动与内容的分享,这不仅能推动传统文化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还能在更大范围内展示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家园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让家长和幼儿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2.1 深化文化渗透,拓展课程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其中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拓展是重要实践路径。教育工作者需要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采用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互动方式,将其渗透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使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自然感知我国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在文化主题模块设计中,可以围绕传统节庆、民间艺术、历史典故等主题开发系列课程,如元宵节开展灯笼制作、猜灯谜活动,端午节组织包粽子、赛龙舟游戏等。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艺术创作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如设置民族服饰展示角、开展传统民乐欣赏会等。进行课程的多元文化整合时,可以在突出中华文化主线的同时,适当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展示藏族唐卡、蒙古族歌舞等,培养幼儿的文化包容意识。这种课程建设模式既能提升幼儿的文化认知能力,又能促进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的初步理解。
2.2 注重体验教学,培养实践技能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体验式教学是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课程的关键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强调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化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需要幼儿教育者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操作性和互动性特征。例如,可以多样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例如开展节气美食制作活动,如清明时节的青团制作、腊八节的粥品烹制,或者组织民间艺术创作,包括版画拓印、面塑造型等传统工艺体验。还可以开展创意手工活动设计,设置民族文化工作坊,提供扎染、编织等材料供幼儿自由创作,或者开展“我的民族服饰”设计活动,鼓励幼儿用环保材料制作特色服饰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实地探索教育活动,参观非遗展示馆、民俗展览,或者组织自然研学活动,如季节物候观察、传统农耕器具认知等。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认同,从各个方面间接培养幼儿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3 融合数字技术,革新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教学方式将是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的重要创新途径,这种教育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充分借助科技手段使民族文化教育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和互动化,让幼儿在自然体验中建立文化认知。数字化教学首先是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当前使用比较广泛,可以通过开发民族文化主题的数字绘本,以交互式的动画展现各民族风俗习惯,或者运用智能白板开展"民族文化知多少"互动游戏,增强学习趣味性。其次是智慧学习平台建设,例如搭建“民族文化云课堂”,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并支持幼儿作品云端展示与交流等。最后是当前兴起的沉浸式技术体验,通过VR 设备创设“民族文化全景课堂”,让幼儿走进不同民族的生活场景,还可以利用 AR 技术开发“会说话的文物”教学项目,使历史文物活起来,也可以组织幼儿参加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沉浸式体验长征并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能通过多维度互动帮助幼儿建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直观认知,为文化认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 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至关重要,在融入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加强文化元素渗透、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并推动家校协同合作以及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将有助于增强幼儿园教学成效,在幼童心中深植民族团结理念,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宇.学前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课程优化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一幼儿园;,2024:357-358.DOI:10.26914/c.cnkihy.2024.074533.
[2]刘韶静.浅析“三个融入”在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7):126-127.
[3]刘建霞.铸牢幼儿民族共同体意识[J].妈妈宝宝,2024,(11):152.
[4]梁君玉,卓玛草.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途径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24,(10):39-41.DOI:10.16855/j.cnki.zgmzjy.2024.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