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文化”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
李洋 王秀志
七台河技师学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关键字:四色文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文化融入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技能型转向综合素养型。在此背景下,文化育人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四色文化” 作为地域特色与精神内核的集合体,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黑色文化彰显职业品格,白色文化激发创新活力,红色文化筑牢思想根基,绿色文化践行责任担当。将其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既是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四色文化” 的理论内涵
“四色文化” 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核与实践价值。黑色文化以煤炭、石墨等矿产资源产业为载体,彰显矿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源泉;白色文化融合冰雪运动的激情活力、医疗行业的严谨专业,以及 “奥运冠军精神” 中追求卓越、勇于突破的信念,为创新发展注入动力;红色文化承载思政教育核心价值与抗联精神,通过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筑牢人才思想根基;绿色文化倡导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聚焦农村建设,以生态智慧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这四种文化相互补充,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且深厚的文化滋养,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四色文化” 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设计策略
(一)构建特色课程矩阵,深化文化理论渗透
课程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将 “四色文化” 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文化内涵开发特色课程模块。针对黑色文化,可开设《矿产资源电商运营策略》,从供应链管理、市场分析等角度,解析矿产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白色文化视角下,构建《冰雪经济与数字营销》课程,结合冰雪旅游、运动装备等产业,探讨电商营销新路径。同时,在现有课程中植入文化元素,如在《电子商务伦理》中融入红色文化中的诚信经营理念,在《绿色消费行为学》里强化绿色文化的生态责任意识,实现文化浸润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以某职业院校为例,其电子商务专业开发了《红色电商文化与品牌建设》课程,通过剖析革命老区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案例,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融入品牌故事与营销策划,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商业创新能力。在《冰雪电商实战》课程中,教师结合当地冰雪旅游资源,引入冰雪节线上推广、冰雪文创产品销售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白色文化赋能电商的运营技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感知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文化实践转化
实践教学是推动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依托 “四色文化” 特色资源,构建 “学用结合、产教融合” 的实践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将文化认知转化为职业能力。通过与矿产企业合作,建立黑色文化电商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矿产品线上交易平台搭建、数据分析等工作,体会矿工精神在电商运营中的实践意义;围绕白色文化,组织学生策划冰雪赛事线上直播、医疗健康产品电商促销等活动,在实战中践行创新竞争精神。此外,开展农村电商助农行动,引导学生运用绿色文化理念设计农产品上行方案,以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例如,某高校联合当地文旅部门,开展 “冰雪电商创业大赛”,学生团队需基于白色文化设计冰雪主题电商项目,从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到客户服务全流程运营。比赛中,学生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冰雪文化,打造特色冰雪 IP,不仅提升了电商运营技能,更激发了创新活力。在红色文化实践方面,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帮助农户搭建红色文化主题网店,通过挖掘红色故事赋能农产品销售,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锻炼了电商实践能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专业成长的双赢。
(三)营造沉浸式文化场域,促进文化价值内化
校园文化环境是文化浸润的隐性课堂。通过打造 “四色文化” 主题校园空间,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能够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建设文化长廊、主题展馆,展示黑色文化的工业成就、白色文化的冰雪魅力、红色文化的革命历程与绿色文化的生态成果,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化文化认知;举办 “电商文化节”,设置 “黑色文化电商创新论坛”“红色电商创业路演” 等特色板块,鼓励学生将文化元素融入电商创意设计、方案策划中。同时,借助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播实践,如组建绿色电商公益团队推广环保产品,以文化行动促进价值认同与行为自觉。
某职业院校打造 “四色文化体验中心”,设置虚拟仿真场景,学生可模拟操作矿产品跨境电商交易、冰雪旅游线上定制等项目,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与电商的融合魅力。学校还成立 “红色电商宣讲团”,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红色文化电商案例分享,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化使命感与专业自信心,实现 “四色文化” 从外在感知到内在认同的升华。
三、结语
“四色文化” 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实践与文化场域的协同创新,实现了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的深度融合。该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了电子商务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然而,在文化资源挖掘、融入机制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推动 “四色文化” 融入向纵深化、长效化发展,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专业技能的电商人才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陈银凤.产教融合视域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22):34-36.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12.
[2]叶爱山,张帅,李晓华,等.数字经济环境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4,41(06):35-38.
[3]何成兰.“双创”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互联 网周刊,2023,(24):91-93.
1.女,1989 年 9 月,汉族,山东东阿,硕士研究生,讲师,教育技术学、电子商务
2.男,1986 年 3 月,汉族,黑龙江望奎,硕士研究生,讲师,教育技术学、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