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新路径:大学生成长需求特点的洞察
宋美琪
黑龙江大学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学生的思想、学习、社交、生活等多方面出现“圈层化”现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精准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特点,精准地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精准思政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内涵
高校精准思政是指在遵循思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高校教学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环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实现系统性对接、针对性发力,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前沿技术相互融合。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意义
1.精准识别学生成长需求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各类学习平台、社交网络等渠道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分析学生在思政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浏览记录、停留时间、互动情况等数据,了解学生对不同思政主题的关注度和兴趣点。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针对性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往往不再局限于单调的文字语言和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而是倾向于采用智能分析技术来实现其内容的数字化呈现。精准思政通过大数据分析,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准定位教学导向,创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和展现形式,将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利用新媒体渠道,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有效性评价,评估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通常以考试成绩等知识性评价为主,维度较少,而精准思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利用数字化工具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状况等加以追踪,明确其当下需求,调整方式方法,强化效果反馈,切实满足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发展需要,助力大学生全面成长。
二、大数据技术下大学生成长需求特点的洞察方式
(一)学习需求
第一,专业知识学习需求。通过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和学术资源数据库,了解大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偏好和需求,包括点击率高、学习时长较长、搜索频率高的内容。第二,综合素质提升需求。通过分析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参与以及学校活动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点,洞察其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需求,包括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团队协作、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等。第三,创新创业教育需求。通过分析创业平台的数据,分析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点和问题。
(二)生活需求
第一,心理健康需求。通过线上收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卷数据,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失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处理。通过学生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和互动情况等,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压力来源。通过建立心理健康监测平台,收集大学生的生理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分析学生心理具体问题。第二,人际交往需求。通过分析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关注情况、互动情况和好友关系等,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和交往模式,洞察学生对不同类型朋友的需求。通过收集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反馈数据,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活动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为符合需求的社交活动。第三,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收集学生的就业数据,包括求职意向、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等,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利用在线测试、实习表现等数据,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
(三)精神需求
第一,理想信念需求。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上的浏览记录,包括关注的新闻话题、参与的讨论群组等,了解学生对不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注度和需求度。第二,文化艺术需求。通过在线音乐平台和视频平台的浏览内容、播放记录、收藏点赞和文化艺术消费,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化艺术作品的喜好。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评价数据等也能反映学生的文化艺术需求。第三,社会责任感需求。通过分析志愿服务平台上大学生的报名情况、服务时长等数据,了解学生在不同领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个热情程度。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思政与大学生需求满足结合的新路径
(一)满足学习需求的精准教育资源供给
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学生用户画像的属性特征,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评估学生的学习偏好和综合能力,为精准思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理念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定制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线互动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评价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针对生活需求的精准服务提供
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思政教育与生活服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生活服务来渗透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线上线下,多维度了解学生生活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参与生活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生活服务和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改进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教育效果。
(三)回应精神需求的精准文化活动开展
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大量与学生精神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类新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根据学生的浏览历史、浏览模式和偏好数据,思政工作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精神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方反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实时预警。创建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对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社区、讨论论坛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归属感。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满意,景星维.精准思政: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J].学术论 坛,2019,42(0
5):133-139.
[2] 李杰,陈燕.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价值分析与实施 路径[J].海
峡科学,2023,(06):81-84.
[3] 杨鸣,郑瑞环.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的精准思政教育模式探究[J].高校辅导
员,2023,(02):75-80.
[4] 段立,郑志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探析[J].传
播与版权,2023,(22):95-98.
[5] 张越.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路径探析[J].高校辅导员,2021, (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