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车辆脱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与实施策略
张宇鹏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沧州 062350
摘要:铁路货运系统快速扩张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部分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等问题逐渐凸显。铁路货车在长时间高强度运行下,轮轨磨损、轨道变形以及信号系统故障风险增加,容易诱发脱轨事故。基于此,本文对铁路货车脱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设计进行分析,探究铁路货车脱轨事故救援实施策略,从而为铁路货车脱轨事故快速响应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脱轨;事故应急救援
引言:目前,国内铁路系统虽已建立了基本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但在应对货车脱轨事故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应急救援预案在面对多样化、复杂化脱轨场景时,缺乏针对性,难以覆盖所有潜在风险。因此,本文以铁路货车车辆脱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与实施为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铁路货车脱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设计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受影响区域以及引发次生灾害,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并制定与之匹配响应策略。各级响应机制要明确具体启动条件、应急程序、责任主体,保障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准确研判形势,迅速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构建统一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铁路系统各层级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救援机构在事故救援中的职责。建立现场指挥部与上级指挥中心实时联动机制,保障信息在各个层级之间高效流通,指令迅速传达至救援一线。设计应急救援方案时,需要根据铁路货运网络特点以及不同线路地理环境、运输密度等因素,合理布局救援资源[1]。制定详细资源配置方案,涵盖专业救援设备、技术支持系统、医疗物资、应急车辆等关键要素。山区、隧道、桥梁等重点区域,应设置专门救援站点或资源储备库,以缩短事故发生后响应时间。建立动态调度系统,依托铁路运输监控网络大数据平台,实现对铁路运输动态实时监测。一旦发生脱轨事故,系统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快速分析救援所需资源,并在最短时间内调配到位。针对不同事故场景,设计具有差异化救援方案,明确各场景下救援步骤、设备需求、风险防控措施[2]。
2铁路货车脱轨事故救援实施策略
2.1现场评估迅速精准,指挥调度统一高效
脱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开展对脱轨车辆具体位置、事故段线路受损程度、轨道结构变形范围、周边设施损毁情况等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保障救援工作以可靠数据为依据。还需分析脱轨事故对邻近区域铁路运输连锁影响,是否其他列车停运或线路中断。根据现场踏勘、无人机监测、列车运行数据结合,生成精准事故评估报告,为救援方案设计提供详实依据。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等危险品特性与状态决定了救援工作优先级及技术要求。因此,首先需确认运输货物清单、分类及包装状态,核查危险品是否发生泄漏、燃烧或散落。危险化学品,应快速检测其扩散速度区域,采取设置警戒区域、加强现场防护等紧急控制措施,部署无人机、轨道检测车、现场摄像设备,把轨道状态、车辆位置、泄漏物质流向、救援队伍到场情况等事故现场画面、数据、动态变化直接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为了避免信息传递中断,使用卫星通信、5G网络、专用铁路通信系统等多通道通信方式,指挥中心根据传递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时调整指挥策略并把指令传达至各救援小组。
2.2资源配置合理高效,多方联动协同配合
根据现场实际需求,以最短路径,将设备从周边救援站点调运至事故地点。事故发生在山区、桥梁、隧道等交通不便地区,需使用便携式设备或运用直升机运输至现场。设备调集还需匹配现场空间限制,避免救援行动受设备限制而延误。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调配铁路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急救机构等参与救援,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形成多专业联合救援队伍。铁路部门负责轨道修复,消防队负责危险品控制,医疗团队则需要第一时间处理受伤人员并提供后续医疗支持。跨部门人员调配需避免重复部署或职责不清,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建立一体化调度模式,保障指令执行流畅无误。根据事故特点,动态调整防护装备、吸附材料、清污设备、急救药品等救援物资种类,物资调度应根据铁路线路分布,合理布局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点,避免长途运输时间浪费。
2.3技术支持先进可靠,救援方案灵活应变
事故发生后,部署智能传感器对轨道变形、车辆倾斜以及货物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事故原因以及后续风险进行评估,轨道应变传感器可实时反馈轨道损毁状况,为抢修工作提供依据,化学传感器可快速检测危险品泄漏范围,辅助制定泄漏控制措施。无人机可用于高空俯瞰事故现场并采集数据;救援机器人则可进入高温、有毒气体或狭窄空间中执行侦察、清理或搬运任务。复杂地形条件下,采用全地形救援车与水陆两用机器人等设备,突破传统设备限制。实时采集现场数据,指挥中心可对原定预案进行调整,在危险品泄漏进一步扩大时,应重新规划警戒区域并调整资源部署,在受伤人数超出预估时,需及时调配医疗资源。
2.4环境处置科学规范,次生风险防控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对泄漏源进行封堵,使用吸附剂或泄漏控制装置限制污染物扩散。应对周边地形进行排查,设置阻断设施防止泄漏物流入河流、地下水或土壤中。清理工作中需严格遵循环境保护规范,使用专用设备回收泄漏物,并把其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事故处置后不会遗留长期环境隐患。现场指挥中心需根据事故性质以及影响范围迅速划定警戒区域,并基于广播、应急预警系统、救援人员协助组织居民有序撤离。隔离区域需设置明显标识,并部署安保人员进行巡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高危区域。在疏散后对居民提供必要安置,降低事故对社会稳定影响。根据取样分析水质中有害物质浓度,检测土壤是否受到重金属或其他化学物质污染,并持续监控空气中有毒气体残留情况。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科学合理应急救援方案,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应用,对脱轨事故快速处置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策略。现场评估与精准指挥,保障了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合理配置资源与强化多方协作,提升了救援效率与协同性,运用先进技术应用与动态方案调整,提高了救援精准性与灵活性,根据规范环境处置与次生风险防控,降低了事故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亮.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铁路交通事故预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S1):134-139.
[2]台德清.浅谈事故树在铁路调车脱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43(03):117-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