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女性运动员经期痛经缓解效果的实证研究
赵惠英
山东省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经期痛经是女性运动员常见的健康问题,发生率高达 65%-80% ,显著高于普通女性群体。其主要表现为经期下腹痉挛性疼痛,常伴随腰酸、乏力、情绪焦虑等症状,不仅影响训练计划执行,还可能降低比赛竞技状态 [1]。目前临床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且不符合运动员禁药管理规范。运动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干预方式,已被证实对普通女性痛经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针对运动员群体的研究较少 [2] 。运动员因长期高强度训练,其痛经机制可能与肌肉紧张度、内分泌水平等因素相关,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探讨其对女性运动员痛经的缓解效果及生理机制,为制定针对性的经期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 10 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 例,年龄( 21.3±3.5 )岁,运动项目包括田径(1 例)、游泳(2 例)、篮球(1 例)、体操(1 例),痛经病程( 1.2±0.2 )年,VAS 评分( 6.5±1.1 )分。对照组40 例,年龄( 20.8±3.2 )岁,运动项目包括田径(1 例)、游泳(1 例)、篮球(1 例)、体操(2 例),痛经病程( 1.0±0.5 )年,VAS 评分( 6.3±1.2 )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经期健康宣教,包括饮食指导(避免生冷食物)、腹部保暖等常规管理。对照组疼痛发作时可按需口服布洛芬(每次 200mg ,每日不超过 3次),但需记录用药次数。
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12 周个性化运动干预,具体方案如下:结合运动项目特点选择低冲击性动作,如游泳运动员采用陆地核心训练,田径运动员增加水中漫步。主要包括: ① pelvicfloorrelaxationtraining(盆底肌放松训练) ) 每日 10 分钟,采用腹式呼吸配合凯格尔运动的反向动作,缓解盆底肌痉挛。② 腰腹轻柔拉伸。猫式伸展、婴儿式等体式,每个动作保持 30 秒,每日 3 组。③ 低强度有氧训练。快走、骑自行车等,每周 3 次,每次 20-30 分钟,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50%-60% 。非经期进行规律性训练,经期前3 天至经期第2 天改为温和拉伸,暂停有氧训练。根据运动员疲劳程度动态调整,避免过度训练,以运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
1.3 观察指标
① 疼痛评估:干预前及干预 12 周后,采用 VAS 评分(0-10 分)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记录痛经持续时间(天)。 ② 生化指标:经期第2 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前列腺素 Γ2α (PGF2α)、前列腺素 E2(PGE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③ 伴随症状:统计腰酸、乏力、情绪烦躁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计算改善率(症状消失或减轻 ⩾50% 为有效)。 ④ 复发情况:随访 3 个月,记录痛经复发次数及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比较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指标及前列腺素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 VAS 评分、痛经持续时间及前列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组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指标及前列腺素水平比较 (x±5 )

2.2 两组伴随症状及复发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伴随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 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伴随症状及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经期痛经是很多女性都有的经历,其给女性带来了明显不适感,降低了女性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个性化运动干预能显著缓解女性运动员经期痛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管理。干预后,观察组 VAS 评分( 2.1±0.8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4.7±1.2 分),痛经持续时间( 1.2±0.5 天)显著短于对照组( 2.8±0.7 天)( P<0.05 );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素 F2α ( PGF2α )水平( 32.6±5.3pg/mL )显著低于对照组( 58.9±7.6pg/mL ),前列腺素 E2(PGE2)水平( 45.2±6.1p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31.5±4.8pg/mL )( P<0.05 )。观察组伴随症状(腰酸、乏力等)改善率( 87.5% )及 3 个月复发率( 10.0% )均优于对照组( 55.0% 、37.5% )( P<0.05 )。该结果和学术界研究一致。
PGF2 ∝ 是引发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的关键物质,其水平升高会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疼痛。而且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腰腹部肌肉紧张,压迫盆腔血管 [3]。本研究设计的核心训练和拉伸动作可放松盆底肌及腹直肌,降低腹腔压力,促进盆腔静脉回流,减少子宫淤血。低强度有氧训练则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组织供氧,进一步缓解缺血性疼痛。运动可刺激内啡肽分泌,内啡肽作为天然镇痛物质,能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4 结论
总之,个性化运动干预可有效缓解女性运动员经期痛经,其机制与调节前列腺素平衡、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及神经内分泌状态相关。该方案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既能减轻疼痛及伴随症状,又能降低复发率,适合纳入运动员经期健康管理体系。建议体育机构结合运动员项目特点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以提升训练连续性和竞技表现。
参考文献
[1] 胡曼娅. 骨盆控制训练对子宫后位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 , 2025. DOI:10.27384/d.cnki.gwhtc.2025.000233.
[2] 黄明媛, 王朝晖, 李娟荣. 运动疗法在痛经中的应用概述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24, 33 (15): 66-69.
[3] 赵婷玉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运动现状及活血消异方联合运动的临床观察 [D].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023. DOI:10.26973/d.cnki.gbjzu.2023.0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