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田径项目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孙凯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测能力,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体育训练领域也不例外。田径项目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和核心,对训练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要求极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田径训练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望突破传统训练模式的局限,实现训练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与田径项目训练的结合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推动田径项目训练的创新发展、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项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与处理存在诸多难题
田径训练涉及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技术动作等多方面数据,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数据采集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部分数据采集设备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一些用于测量运动员跑步速度和步频的传感器,在复杂的田径训练环境下,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数据出现偏差;用于分析运动员跳跃动作姿态的摄像头,在光线不佳或运动员动作过快时,难以清晰捕捉到关键动作细节,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数据处理难度大。采集到的大量数据格式多样、结构复杂,包含视频、图像、传感器数据等,对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要求极高。目前,许多田径训练团队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能力,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无法为训练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
2.2 技术与训练融合不够深入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田径训练,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技术与训练的融合仍停留在表面。很多情况下,人工智能设备只是作为辅助工具,用于简单的数据记录,未能真正融入训练体系。例如,一些田径队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运动员的心率、运动轨迹等数据,但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依然主要依赖传统经验,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训练方案调整。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能与田径项目的特点和训练需求紧密结合。不同田径项目,如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和训练重点各不相同,但目前的人工智能训练系统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项目的个性化训练需求 。
2.3 设备与人才成本较高
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需要大量先进设备的支持,如高精度传感器、运动捕捉系统、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购置和维护成本高,给田径训练团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对于一些地方田径队和基层训练单位来说,有限的经费难以承担高昂的设备费用,导致无法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训练设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包括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教练等。然而,目前既懂田径训练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培养此类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也限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广泛应用 。
2.4 运动员对技术应用存在抵触心理
部分运动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存在抵触情绪。一方面,一些运动员习惯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担心使用人工智能设备和系统会改变原有的训练节奏和方式,影响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运动员对个人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存在担忧。人工智能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需要收集大量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包括身体状况、训练表现、运动习惯等敏感信息。如果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运动员个人信息泄露,给运动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风险 。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技术发展存在局限性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在田径训练领域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在数据采集方面,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尚未完全满足田径训练的复杂需求。例如,对于运动员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精确动作捕捉,现有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技术还难以做到完全精准;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田径训练数据时,对复杂运动模式的识别和预测能力还有待提高,无法准确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细节和潜在问题,难以提供精准的训练建议 。
3.2 传统训练思维的束缚
长期以来,田径训练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传统训练模式,教练和运动员对传统训练方法和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在传统训练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教练和运动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探索和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一些教练认为传统训练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具有可靠性,对人工智能技术能否真正提升训练效果持怀疑态度;运动员也更倾向于按照教练的传统指导进行训练,对新技术带来的训练方式改变存在顾虑 。
3.3 资源投入不均衡
在田径训练领域,资源投入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一方面,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少数高水平专业队和大型体育机构,地方田径队和基层训练单位获得的经费支持有限,难以承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所需的设备购置、系统维护和人才培养等费用。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资源也分布不均。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体育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校和大型企业,田径训练一线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 。
3.4 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产生的数据,缺乏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数据采集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数据传输过程中,若采用的加密技术不够先进,可能导致数据在传输途中被窃取;数据存储方面,缺乏可靠的存储管理系统,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或被非法访问。这些数据安全问题使得运动员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产生担忧,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优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加大对数据采集设备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与田径训练单位合作,针对田径训练的特殊需求,开发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数据采集设备。例如,研发适用于不同田径项目和训练环境的专用传感器,提高对运动员速度、力量、动作姿态等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培养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如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对复杂田径训练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从数据到有价值信息的高效转化,为训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4.2 加强技术与训练的深度融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田径训练的深度融合,需要从训练理念、方法和系统设计等多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理念,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应用价值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对提升训练效果的重要性,增强主动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其次,根据不同田径项目的特点和训练需求,开发个性化的人工智能训练系统。例如,针对短跑项目,开发专注于起跑反应速度、加速能力和步频步幅优化的训练系统;针对投掷项目,开发用于分析投掷动作技术细节和力量传递的训练系统。此外,建立教练与技术团队的紧密合作机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融入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
4.3 降低设备与人才成本
为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成本,一方面,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补贴田径训练团队购置人工智能设备和开展技术应用研究;鼓励企业开发性价比高的人工智能训练设备和软件,推动技术产品的国产化,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田径训练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专业人才投身田径训练领域,为基层田径训练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
4.4 消除运动员抵触心理
针对运动员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抵触心理,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运动员对新技术的认知和信任。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培训课程和成功案例分享会等形式,向运动员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原理、优势和应用效果,让他们了解新技术如何帮助提升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明确数据使用和管理规范,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的安全防护,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存储设备,确保运动员个人数据的安全,消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项目训练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数据采集与处理难题、技术与训练融合不足、设备与人才成本较高以及运动员抵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受技术发展局限、传统训练思维束缚、资源投入不均衡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通过采取优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加强技术与训练深度融合、降低应用成本和消除运动员抵触心理等对策,有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发展,提升田径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助力运动员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为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田径项目训练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胡润德.人工智能技术在田径运动中的运用概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24):163-165.
[2]刘立明.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24):175-177.
[3]鲍桂霞.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9):187-189.
[4] 钱 利 民 .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在 青 少 年 田 径 训 练 中 的 运 用 [J]. 拳 击 与 格斗,2023,(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