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海报,幼小衔接中儿童会议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
居林峰
邗江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225008
一、儿童会议开展的背景
(一)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强调“要关注和倾听每个幼儿和青年的声音,要重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儿童会议,最初便来源于马赛克倾听幼儿的需求,读懂幼儿的发展,培养儿童参与、探索、思考的能力。
(二)高度重视幼小衔接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的小班就开始,到大班的关键期,是三年长期的游戏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会议是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课程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儿童会议是班级幼儿对班级的环境创设、课程的实际建设以及具体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聚焦真实的问题和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教师互相交流,彼此交换意想法与经验,共同研讨,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
二、儿童会议助力幼小衔接的实施途径(以解密!小学课程表长这样为例)
(-) )会议前:问题为导向驱动儿童会议的开展
儿童会议的内容和话题来自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每周五,我们会在朋友圈墙提前征集会议讨论的内容,儿童通过圈谈和简单的投放方式,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简单讨论、信息搜集的问题。还有一些难以通过一次集体的讨论、圈谈解决的问题就会筛选出来,开展儿童会议。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面对即将步入的小学,他们正常会有许多的焦虑。由于幼儿的思维发展的近视性,他们很难独自理解、处理担心和困惑,因此,通过每周的问题分享,筛选出具体的问题,帮助幼儿形成问题意识,找出对小学的种种疑问和担心,使之逐步清晰化、明确化,并一起来探讨可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只有充分以儿童的视角去尊重、关注他们对于幼小衔接的真问题,才能真正让幼小衔接落到实处,不脱离幼儿,消除焦虑,建立对小学的好奇和向往。
基于上述的四大准备问题,班级幼儿通过投票与讨论,决定以学习和生活准备为核心,开展以“小学的学习环境——小学的课程表”为话题的儿童会议的项目活动。在项目中,通过走进小学、访谈、调查、分组讨论与分享等方式,幼儿自主探索小学的课程表,探索过程中也生成了许多有趣的和有价值的话题。如“小学有班主任吗?”、“每个老师可以上很多课吗?”、“为什么语文课多一些?”等。
(二)会议中:合理分工,自主主持与讨论
1.自主主持记录。
儿童会议的人员为三类:幼儿、教师、其他(家中成员、社会人员、长辈等其他根据具体的会议话题推荐的人员)人员具体分工包括:主持人、记录者,其余代表均为参加会议的人员。随着大班幼儿能力的不断增强,主持人与记录员多由幼儿自主承担。教师往往承担观察者和评价者者的身份,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也要负责会议的文字记录和视频记录。

2.分组思考,整合儿童海报
在确定好人员的分工后,幼儿分两组聚焦话题“小学的学习环境——小学的课程表”开展讨论,聚焦在小学的探索与发现,还有在家里询问哥哥姐姐的经验, 孩子们选择不同的绘画表征形式,归整小组的经验,形成富有自己小组特色的儿童海报(小学课程表的发现),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干预,给儿童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讨论、表征,主持人和记录员通过倾听、绘画、拍摄等方式记录整个讨论的过程。

三、儿童会议助力幼小衔接的成效分析
(一)幼儿成长:主导地位,优化准备的整体性
1.唤醒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建立积极的入学情绪。
在儿童会议中,以儿童的视角出发,提出、分析、解决对小学,近距离倾听儿童的声音。整个过程中,帮助幼儿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消除消极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入学期待。
2.兴趣驱动幼儿的主动学习行为,建构幼儿终身发展的能力。
pck 视觉艺术教育中就指出唤醒幼儿的兴趣比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对经验的吸收和建构。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阶段,开展儿童会议的实践,鼓励幼儿在自主发声、主动参与,建构幼儿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支持:转变观念,优化衔接的高效性
1.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加强会议的实施与落地
教师要以欣赏、尊重、接纳幼儿的想法和行为,与幼儿保持思想的同频,儿童会议中,教师要允许“不同的声音”、“突然的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让儿童会议更接地气,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
2.发挥教育机智,适时、适当的引领会议开展
儿童会议前,教师要根据幼儿提出的零散的问题,帮助幼儿整合、梳理,会议中。教师要学会当观察者、记录着、支持者,针对幼儿的表达,及时记录每一个可能,及时思考下一步的支持策略,会议后,要充分让幼儿将经验迁移与升华,鼓励幼儿持续的探索和探究,充分运用家校社的联动,让衔接不在单向和孤单。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J]. 甘肃教育, 2024, (08): 60-62.
[2]施莹莹.幼小衔接准备教育园本课程建设探索 [J].考试周刊, 2024,(15): 163-166.
[3]汤素娟.幼小衔接身心准备的家园共育策略[N].科学导报,2024-04-09(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