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时代车辆底盘线控技术发展与挑战
朱敏杰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201805
一、引言
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车辆底盘作为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技术的革新对于智能驾驶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控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底盘机械连接的局限,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实现对底盘各系统的精确控制,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更灵活、高效的执行基础。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底盘线控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深入研究线控技术的发展与挑战,对于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车辆底盘线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线控转向技术
线控转向技术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转向柱,采用电子信号传递驾驶员的转向意图,通过电机直接控制车轮转向。目前,部分高端车型已经开始应用线控转向技术,如英菲尼迪的 Q50 车型。该技术能够根据车速、路况以及驾驶模式等因素,实时调整转向助力和转向比,提供更加精准、舒适的转向体验。在低速行驶时,增大转向比,使车辆转向更加灵活;在高速行驶时,减小转向比,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2.2 线控制动技术
线控制动技术将制动踏板的行程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配。与传统制动系统相比,线控制动具有响应速度快、制动距离短、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等优势。特斯拉在其车型中广泛应用了线控制动技术,配合其能量回收系统,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还能在紧急制动时迅速响应,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同时,线控制动技术为智能驾驶中的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制动执行保障,是实现智能驾驶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
2.3 线控悬架技术
线控悬架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实时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一些豪华品牌汽车,如宝马的部分车型,采用了线控主动悬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的路面信息、车辆行驶状态等数据,自动调整悬架参数,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在通过颠簸路面时,悬架系统自动增加阻尼,减少车身的振动;在高速过弯时,调整悬架刚度,增强车辆的侧向支撑力,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三、车辆底盘线控技术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瓶颈
冗余系统设计难题:为确保线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高度可靠的冗余系统。然而,目前冗余系统的设计面临诸多难题,线控系统中的执行器需要快速准确地响应电子信号,实现对底盘系统的精确控制。但目前部分执行器在响应速度和耐久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智能驾驶对底盘系统快速、频繁控制的要求。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执行器的性能会下降,影响线控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2 法规标准
法规滞后于技术发展:智能驾驶和车辆底盘线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法规仍然主要基于传统机械底盘技术制定,对于线控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规范尚未完善,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规依据。
3.3 成本控制
技术研发成本高昂:车辆底盘线控技术涉及到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高精度传感器和高性能执行器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不仅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还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
3.4 网络安全
黑客攻击风险:线控系统通过网络传输电子信号来控制底盘部件,这使得车辆面临黑客攻击的风险。黑客一旦入侵线控系统,可能会篡改控制指令,导致车辆转向、制动等系统失控,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多起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黑客攻击事件,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数据安全隐患:线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车辆数据,如行驶轨迹、驾驶习惯等。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数据泄露,可能会侵犯用户隐私,同时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车辆进行远程攻击。如何保障线控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应对策略
4.1 技术创新与突破
优化冗余系统设计:加大对冗余系统设计的研究投入,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和容错技术,提高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和切换效率。
提升传感器性能:加强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采用多种传感器融合技术,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通过数据融合算法提高对车辆状态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降低单一传感器失效带来的风险。
改进执行器技术:研发高性能、长寿命的执行器,提高执行器的响应速度和耐久性。采用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优化执行器的结构设计,降低执行器的能耗和重量,同时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4.2 推动法规标准完善
加强行业与政府合作:汽车行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研究线控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 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促进全球法规协调统一:推动国际间的法规协调与统一,加强各国在车辆底盘线控技术法规制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减少法规差异对技术发展的阻碍,促进线控技术的全球化发展。
4.3 成本控制策略
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随着线控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企业应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建设大规模的生产线,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技术集成与优化设计:通过技术集成和优化设计,减少线控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和复杂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4.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建立多层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通信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建立多层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车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防止黑客入侵;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行为;对控制指令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指令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车辆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限制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安全隐患。
五、结论
智能驾驶时代,车辆底盘线控技术的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更加可靠、高效的底盘控制基础。然而,线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瓶颈、法规标准、成本控制和网络安全等诸多挑战。通过技术创新与突破、推动法规标准完善、实施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车辆底盘线控技术的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逐步推广,车辆底盘线控技术将在智能驾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加速迈进,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夏雪.基于车辆转向稳定性控制的驾驶员意图识别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1.DOI:10.26949/d.cnki.gblyu.2021.001009.
[2]李亮,王翔宇,程硕,等.汽车底盘线控与动力学域控制技术[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20,11(02):14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