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和突破

作者

李明

宣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242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优势迅速崛起,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电视新闻的传统优势地位受到冲击,面临着收视率下滑、受众流失等困境。作为电视新闻生产传播的核心力量,电视新闻记者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记者唯有主动求变,积极探索转型与突破之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重新赢得受众关注,实现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

1.1 传播格局变化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新媒体的崛起重构了新闻传播格局,对电视新闻形成强烈冲击。以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其日均活跃用户超 7 亿,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碎片化新闻资讯,相比之下,电视新闻固定的播出时段与线性传播模式,难以满足受众即时性、便捷性的信息需求。同时,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特性,使普通网民也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大量 UGC(用户生成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快速扩散,抢占新闻舆论场。据统计,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电视新闻快 2-3 小时,这导致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优势丧失。1.2 受众需求转变带来的压力

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交互化转变,给电视新闻记者带来巨大压力。年轻一代受众更倾向于趣味性、故事性强的新闻内容,偏好通过互动评论、弹幕等方式参与新闻传播过程。例如,B 站上的新闻类 UP 主通过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二次元动画等形式解读新闻,吸引大量年轻用户,而传统电视新闻严肃、程式化的播报方式,难以引发年轻受众共鸣。同时,受众对新闻的深度与广度要求提升,希望获得事件背后的分析与解读,以及相关的延伸信息。但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长、制作周期等限制,在深度报道与专题策划上难以快速响应受众需求。

1.3 行业竞争加剧引发的危机

新媒体时代,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电视新闻面临严峻危机。除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外,互联网企业、自媒体等新兴力量纷纷入局新闻领域。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凭借强大的算法推荐技术,精准推送个性化新闻内容,迅速积累海量用户;专业自媒体团队依托平台优势,以低成本、高效率产出热点新闻与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争夺市场资源。据统计,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 10 亿,其中通过移动端获取新闻的比例高达 95% 以上,电视新闻的用户基础被严重挤压。

2 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方向

2.1 新闻理念与思维的更新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需摒弃传统单向传播思维,树立融合传播理念。一方面,要打破“唯电视平台论”,认识到新闻传播已进入全平台时代,需将电视端与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多平台有机结合,实现新闻内容的跨平台传播。例如,央视新闻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根据不同平台特性调整内容风格与传播策略,扩大新闻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从“信息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关注受众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新闻服务,如结合热点事件推出互动问答、线上直播答疑等,增强新闻的服务性与实用性。

2.2 专业技能与能力的拓展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在内容制作方面,记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采访、写作、拍摄技能,还需学习短视频剪辑、H5 制作、直播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具备独立完成多媒体新闻产品制作的能力。例如,新华社记者通过学习无人机航拍、VR 全景拍摄等技术,推出一系列沉浸式新闻报道,获得广泛关注。同时,记者要提升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3 职业素养与角色的重塑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职业操守上,面对新媒体环境中纷繁复杂的信息与虚假新闻的传播,记者要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加强信息核实能力,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同时,记者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重大事件与热点话题中,及时发声,传递正确价值观。在角色方面,记者需从传统的“新闻采编者”转变为“内容运营者”与“舆论引导者”,既要关注新闻内容的生产,也要注重新闻的传播效果与舆论反馈,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引导舆论走向。

3 电视新闻记者实现突破的路径

3.1 创新新闻内容与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记者实现突破,需在新闻内容与报道形式上大胆创新。在内容选题上,除关注重大时政新闻外,应挖掘贴近受众生活的民生新闻、社会热点事件,增强新闻的贴近性与吸引力。例如,浙江卫视《1818 黄金眼》栏目聚焦百姓生活中的维权、消费等问题,深受观众喜爱。在报道形式上,可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新闻体验;运用动画、漫画等形式解读复杂新闻事件,提升新闻的趣味性与易读性。

3.2 拓展传播渠道与增强互动性

拓展传播渠道与增强互动性是电视新闻记者突破发展的重要路径。记者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除在微信、微博、抖音等主流平台发布新闻外,还可尝试入驻新兴平台,如小红书、快手等,扩大传播覆盖面。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通过直播连麦、评论区互动、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受众需求与反馈,调整新闻内容与传播策略。例如,人民日报在直播报道中设置弹幕互动环节,观众可实时提问、发表观点,主播现场解答,有效提升了观众参与感。

3.3 加强团队协作与行业合作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电视新闻记者需加强团队协作与行业合作。在内部团队中,打破传统部门界限,组建融合采编、技术、运营等多专业人才的全媒体新闻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例如,湖南卫视成立新媒体事业部,整合电视与新媒体团队,推出多个爆款融媒体产品。在行业合作方面,与互联网企业、新媒体平台开展合作,借助其技术、流量优势,提升新闻传播效果。如央视新闻与腾讯合作,利用腾讯的大数据分析与社交传播能力,实现新闻的精准推送与广泛传播。此外,加强与其他媒体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报道、资源互换,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产品,提升电视新闻在媒体行业的竞争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为电视新闻记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转型机遇。电视新闻记者只有深刻认识到行业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积极实现理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转型,通过创新新闻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与受众互动等方式实现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挑战[J].新闻与写作,2022(8):45-52.

[2]喻国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的转型与培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6):110-115.

[3]白岩松.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J].电视研究,2020(12):12-16.

[4]胡智锋.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建构[J].新闻界,2019(9):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