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油田站场总图设计节约用地分析

作者

李彩丽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0 前言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勘探与开发活动逐步向西部和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拓展,油田站场作为油气田地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生产组织效率,也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占用状况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尤其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和生态保护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如何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站场用地的节约化和集约化,已成为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传统的油田站场总图设计在布局上往往以功能完整和施工便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用地规模的严格控制。针对该问题,本文将全面开展油田站场总图设计节约用地研究,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奠定基础。

1 油田站场总图优化设计对节约用地的作用

油田站场总图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实现了用地集约化,传统油田站场往往采用分散式布局,各功能区域之间存在大量缓冲带和闲置空间。而优化设计则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相关联的功能区域紧凑布置,减少了功能区间的过渡空间,实现了功能区域的有机衔接。将油气集输和处理等密切相关的工艺单元紧密布置,形成紧凑的工艺流程链,大幅减少了管线长度和占地面积。立体化布局是油田站场总图优化设计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多层设备架和立体管廊等结构,将原本平面展开的工艺设备垂直叠加布置,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设备密度[2]。立体化布局也便于工艺管线的集中敷设,减少了管线占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油田站场总图优化设计还注重设备选型与布置优化,通过选用集成化和模块化的工艺设备,减少了单体设备的占地面积。采用一体化撬装设备代替传统的分散式设备,可将多个工艺单元集成于一个平台,极大地节约了用地。同时,优化设计还关注设备间距的合理确定,在满足安全和维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设备间距,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油田站场总图优化设计充分考虑站场未来发展需求,采用弹性布局策略,通过科学预测油田开发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合理预留发展空间,避免了因前期规划不足导致的用地浪费或重复建设,弹性布局既满足了长远发展需求,又避免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2 油田站场总图设计中的节约用地措施

(1)场址选择

合理的场址选择不仅能直接减少占地面积,还能为后续建设与运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对实现节约用地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场址选择首先应充分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非农用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通过对备选场址进行详细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优先选择生态价值和农业价值较低的区域,最大限度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站场建设在荒废地上,可减少土地补偿费用,同时避免了优质农田的永久性损失[3]。地形条件是场址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应优先选择地形平坦和自然坡度适中的区域,减少大规模土方工程和挡土墙建设。同时,避开地质灾害敏感区和洪水淹没区等不良地质地段,不仅保障了站场安全,也避免了因加固防护而增加的额外用地。站场场址还应考虑与现有基础设施的协同布局,通过选择靠近现有公路或电力设施的区域,可减少新建道路和管线走廊占地。特别是在油田集中开发区域,应考虑多站场集中布置,共享部分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系统,形成规模效应,显著降低单位产能的占地指标。

(2)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节约用地措施主要体现在功能分区优化和紧凑化布局等多个方面,功能分区优化是总平面布置的首要策略,通过工艺流程分析,将具有相似功能或工艺关联性强的设施集中布置,形成高效的功能分区。将油气集输处理区和行政管理区等明确划分,减少各区域之间的过渡空间和缓冲带。同时,合理确定各功能区的相对位置,确保工艺流向顺畅,减少管线交叉和迂回,不仅节约了管线占地,还降低了工程造价。紧凑化布局是总平面布置的关键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备间距标准,减少设备之间的冗余空间。采用模块化和集成化设备代替传统分散式设备,如多功能一体化撬装设备和集成式电气控制系统等,可大幅减少单体设备占地。通过优化道路系统,采用环形道路代替网格状道路,减少道路占地比例,提高用地效率。

(3)管道综合敷设

管廊集中化是管道综合敷设的核心策略,传统分散式管道布置往往导致各类管线占地分散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采用综合管廊方式,将工艺管道和电缆等集中敷设在统一的管廊结构中,能够大幅减少管线走廊宽度,综合管廊还便于管道检修和维护,减少了维修作业对土地的临时占用需求。立体交叉敷设是管道综合敷设的创新方式,通过管道的垂直分层设计,不同功能和不同压力等级的管道可在垂直空间内有序排列,避免了平面展开式布置所需的大量占地。特别是在管线密集区域,采用多层支架或管桥结构,实现管道的空中跨越,不仅减少了地面占地面积,还避免了管道与道路和设备基础等的平面冲突,提高了站场空间利用效率。管径优化与集约化是管道综合敷设的技术支撑,通过流体力学计算和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确定管道直径,避免管径过大造成的材料浪费和占地增加。同时,采用集约化设计理念,将多条小管径管道整合为大管径干线,减少总体管道数量和敷设空间,在适当条件下,采用新型复合管材代替传统碳钢管道,既减小了管道防腐层空间需求,又降低了管道间的安全距离要求。

(4)绿化带设计

功能性绿化是绿化带设计的首要原则,传统站场常采用大面积均质化绿化模式,占用大量宝贵土地。优化设计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采用差异化绿化策略,在防火隔离带和安全防护区等功能性区域,重点布置具有阻燃和降噪功能的植物,保证安全距离的同时减少绿化面积。复合功能区是绿化带设计的优化方向,将绿化带与其他功能区合理叠加,实现土地的复合利用。将管廊下方空间和道路两侧等区域规划为绿化空间,既满足了绿化需求,又避免了单一功能绿地的额外占地。

3 结论

综上所述,油田站场用地直接关系到土地征用成本以及运行维护费用,合理压缩占地和集约布局,不仅可减少前期征地费用,还可减少道路和管线等配套工程的长度,因此,在进行油田站场总图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全面降低整体项目成本,进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庆有.基于成本控制的油田井场用地方式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36(03):11-13.

[2]张雪.油田站场总图设计节约用地简析[J].化工管理,2016,(14):207

[3]郑娜.大庆油田站场总图设计节约用地简析[J].油气田地面工 程,2013,32(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