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措施
刘银凤
身份证号码350425198712120525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与车辆数量急剧增长,对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质量及通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的核心功能,还对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有着深远影响。高质量的道路与交通工程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1.1 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的生命线,而先进施工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保障。在道路结构施工中,采用高精度的路基压实技术,能够确保路基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避免因路基沉降不均导致路面开裂、塌陷等问题,有效提升道路结构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在施工安全方面,自动化施工设备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大幅降低人为操作风险。自动摊铺机能够精准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作业区域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避免坍塌、滑坡等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
1.2 提高施工效率与效益
高效的施工技术是提升工程建设速度和降低成本的核心驱动力。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现场浇筑模式。预制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后运输至现场拼装,可显著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天气、场地等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在资源利用方面,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实现材料用量的精准计算和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避免材料浪费和设备闲置。
1.3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是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催化剂。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需求的不断升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促使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复杂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业与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施工技术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具备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应用规范性不足
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规范性不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部分施工人员专业素养欠缺,未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规范与工艺流程操作。对施工技术参数把控不准确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在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若温度控制不当,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过低则影响压实效果,在道路基层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控制偏差,将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这些不规范操作不仅增加了工程后期维修成本,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威胁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
尽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但推广应用却面临重重阻碍。从企业层面来看,部分施工企业受传统观念束缚,对新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持怀疑态度,担心技术不成熟导致施工风险增加或成本超出预算,因而更倾向于采用成熟但相对落后的技术,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配套的设备、材料以及专业操作人员,而当前市场上相关资源供应不足,或是成本过高,使得企业难以大规模应用新技术。行业内缺乏完善的新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和示范引导,也使得企业缺乏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
2.3 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城市道路及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会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的应用,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将施工技术交底做到实处,对施工技术的要点及要求、质量标准及安全要求等没有与施工一线工人进行详尽告知,使一线施工人员对技术的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在施工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施工技术应用偏差。
三、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措施
3.1 规范施工技术应用流程
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的顺序会导致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和行业发布的施工技术规范合理地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根据项目的实际设计合理安排具体的施工技术应用顺序,例如,在路基施工中细化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压实等各项施工技术环节中的技术标准,利用分层填土、分层碾压的方式,对压实度进行保障,避免因为压实不到位引发的路基沉降。在路面施工环节中,利用规范中对沥青混合料配制、摊铺温度、碾压工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管控,在试验段施工中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以此来保障路面平整性。
3.2 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
大力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有力措施。政府和协会层面要做好指导,出台新技术推广应用措施,对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采取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或评奖表彰等方式降低成本和风险,通过召开新技术推介会、技术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提供机会,为企业和从业者展示新技术应用案例以及应用效益,提升社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企业层面上要积极改变原有理念,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与企业、科研院所一起研发并应用推广适合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的新技术。
3.3 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是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的基础,施工准备工作阶段的加强技术交底,书面交底结合现场交底、视频交底等多种形式讲解并熟知施工技术关键点、施工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技术交底必须考核,不合格交底重新进行,直至合格。施工阶段要加强全方位监督的技术保障机制,组建技术监督小组对施工过程实施全过程监督,重点监督过程质量,隐蔽工程质量,外委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工程材料、构配件、实体等进行检测,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的真实性。
结语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需从规范流程、推广新技术、健全管理体系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严格技术标准执行、强化政策激励与产学研合作、完善全流程监督考核,可有效破解现存难题。未来,随着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持续推进,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将更趋高效、科学,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技术支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晋.城市道路施工安全保障技术措施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3):20-22.
[2]刘建江.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5):51-53.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