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评价
张保磊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7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实验组采用CT诊断。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并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中,实验组通过CT诊断在肠梗阻的部位、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上,与对照组常规诊断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肠梗阻的具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结论:CT诊断肠梗阻在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CT诊断;肠梗阻;应用效果;准确率
引言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发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一系列症状。肠梗阻的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准确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腹部X线平片等,虽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病情复杂的患者,诊断准确率较低。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检查凭借其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等优势,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平均年龄(45.5±10.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实验组采用CT诊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且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肠梗阻。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确保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既往病史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体征,如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患者就诊后尽快进行,观察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情况。
实验组采用CT诊断,使用多层螺旋CT机,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口服适量的胃肠道对比剂,以充盈胃肠道。首先进行全腹部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300mA,层厚5mm,螺距1.0。平扫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5ml/s,剂量为80-100ml[2]。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静脉期60-70s,平衡期180s。扫描完成后,将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肠管扩张情况、梗阻部位、肠壁厚度、肠系膜血管情况以及有无腹腔积液等。
(三)观察指标
1.肠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两组诊断方法对肠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以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
2.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两组诊断方法对肠梗阻病因(如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肠扭转等)判断的正确性。
3.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准确性:评估两组诊断方法对肠梗阻病情严重程度(如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判断的可靠性。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要是数据是那种有具体数值,能算平均值的数据,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这样的形式。要是想看看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这个办法。要是数据是像人数、个数这种能数清楚的,就用χ²检验来分析。最后看结果的时候,要是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肠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
在肠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方面,对照组的准确率为70%,实验组通过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实验组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的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肠管的走行、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位置较隐匿的肠梗阻,也能准确判断梗阻部位。
(二)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
在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上,对照组的准确率为60%,实验组CT诊断的准确率为85%。实验组在判断肠梗阻病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肠壁及肠系膜血管的情况,对于鉴别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等病因具有重要价值。
(三)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准确性
在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准确性方面,对照组的准确率为75%,实验组CT诊断的准确率为95%。实验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肠梗阻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肠壁的增厚、强化情况以及腹腔积液的多少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三、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在肠梗阻的部位、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诊断方法。CT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等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肠管的解剖结构、肠壁厚度、肠系膜血管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肠梗阻的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在肠梗阻部位的诊断上,CT可以避免因肠管重叠、气体干扰等因素导致的误诊和漏诊[3];在病因诊断方面,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鉴别不同病因引起的肠梗阻,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上,CT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及时发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4]。然而,CT诊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CT诊断肠梗阻在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准确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锋,杨竟博,于洪涛.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准确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4):396-399.
[2]温小良,曾婧贤,李清.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22,35(23):101-103.
[3]佟鑫.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169-172.
[4]吴水天,黄伟康,单伯文,张飞.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0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