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张含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2257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表面化、学生理解碎片化等教学问题,不能充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的价值提升。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的内涵与魅力,进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群文阅读中的文本并非孤立存在,其背后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主题关联、情感共鸣、表达技巧等深层内涵,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深度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

例如在教授“母爱”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选取《慈母情深》《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等文本进行组合教学,开展多维度融合的群文阅读课程设计。在阅读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阅读中教师让学生圈画出文中体现母爱的关键语句,并分析不同文本中母亲形象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母爱的不同方式内容,例如《慈母情深》中通过母亲的动作和语言来展现母爱,《荷叶·母亲》则借助比喻的手法来抒发情感。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来互相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通过上述的活动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的主题和文本元素,能够避免浅层的文本信息罗列,通过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进而奠定深度学习的基础。

二、创设多元阅读情境,推动深度学习进程

多元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体验,群文阅读所选取的一系列文本,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天然具备情境创设所需要的多样素材 [2]。通过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进而实现群文阅读从文本解读到深度理解的高度转化。

例如在教授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群文时,教师可以有机融合科学与语文领域来创设自然探究情境。教师在教室布置小型“自然角”,摆放各种植物、昆虫标本等,投放放大镜、观察记录本等工具。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昆虫记》中的相关片段以及《植物妈妈有办法》等文本,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到“自然角”进行仔细观察,将文本中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相对比,用记录表画出自己的发现并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教师还可以设计“自然探秘广播站”,让学生扮演小主播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观察发现,接着教师将学生所分享的内容整理成《自然探秘日记集》并在班级进行展示。通过上述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又能进一步提升其观察和表达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

三、创新群文教学方法,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创新群文教学方法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来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性,从而实现群文阅读教学从形式创新到深度理解的深度质变 [3]。通过创新群文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者。

例如在教授《端午粽》《北京的春节》等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群文时,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感受文本内涵。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日”的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接着教师在教室里开展包粽子、剪窗花等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感受文本所描述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与文本的内容相结合,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中传统节日的异同点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教授《鲁班造锯》《爱迪生发明电灯》等以“科学发明”为主题的群文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小发明家”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阅读文本后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发明的过程、原理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而鼓励学生尝试提出自己的“小发明”想法并说明灵感的来源。上述的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发明的艰辛与乐趣,同时进一步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结束语:

通过运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促使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进而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11):62-64.

[2]王玉梅.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05):49-51.

[3]曾柏玲.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 ,2024,(0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