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代耘珲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 400052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提出,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语文课程主题内容与教学目标,用丰富的资源与智慧平台制作多样的微课,有效运用微课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文章探析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应用;

一、 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微课实施教学,首先存在的问题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不少教师虽然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准备了相应的微课资源,但是这些微课资源存在着数量少、滞后、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无法有效发挥价值。

(二)课前预习运用较少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复习三个部分。而课前预习是相对学生而言的,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一般而言,教师往往都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辅助材料理解内容,较少向学生推送预习微课资源。

(三)新课导入运用不当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要运用微课进行生动导入。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引入的微课资源不够丰富、不太有趣,将其导入到课堂上,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不能积极思考与交流探讨,导致新课导入效果不佳。

(四) 配合资源相对不足

在运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运用微视频等核心资源实施教学,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相关配合资源。但一些教师对此不够重视,或课前准备不充分,较少运用相关配合资源,无法有效讲授重点难点,降低了授课效果。

(五)学生运用微课有限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还要特别突出学生学习主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多是让学生发挥自身才智,发挥集体合作力量,通常较少引入相关微课,学生运用微课探究的机会有限,影响课堂探究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 根据课程主题内容,设计制作合适的微课

通过研究微课,可以明确微课分为多种分类,按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类:从教师的视角看,可以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从学生的视角看,分为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教师需要根据课程主题内容,设计和制作合适的微课。教师需要分析课文主题、背景、作者,与新课标和学情融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可以自行制作微课,也可以获取平台的微课。

(二) 提前推送微课资源,辅助学生课前预习

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要特别重视辅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预习指导思路,可以发挥微课资源的价值,在课前准备好预习微课,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等,提前推送微课资源,主要是讲解课程的基础内容,如解读标题、讲解作者、讲述背景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借助这些微课资源,能够更好地熟悉课程内容,解答基础问题,留下疑难问题,打下课堂深入思考与探究基础。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三) 运用微课创设情景,高效开始新课教学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更为高效导入新课,教师还可以运用提前准备的微课资源,利用大屏幕创设生动的情景,根据情景内容,与课文内容结合,提出一些基础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解读这些问题,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总结内容和引入新课。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尽可能引入生动、具体的微课,加入图像、声音、动画等资源。

例如,《赤壁赋》教学,通过前期的备课和预习,教师已经设计与制作丰富的微课资源,学生也初步熟悉了本文内容。基于此,教师要借助微视频展现生动的画面:赤壁附近的江面上,周围枝叶繁茂,一艘小船航行在江面上。背景乐是悠扬古朴的古琴曲,配合标准的朗诵。针对微课创设的这类生动的情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斗牛”是什么含义?第一自然段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接着导入本课的教学。

(四)配合运用丰富资源,讲授重点难点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包含很多重点与难点内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不仅要基于口语和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还要综合运用微课教学。教师运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微视频,还要配合使用电子白板课件、flash动画课件、虚拟场景课件、情景模拟课件等,生动、直观、具体讲解重点与难点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五)引入课程探究任务,借助微课合作探究

基于新课标的内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与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引入课程探究任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探究主题,根据一些疑点内容,推送相关的微课,辅助学生用微课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鸿门宴》教学,教师要引入电影《鸿门宴》里众人座位安排的片段,以此创设任务,要求学生分析古人有关座次方面的礼仪安排。课文原文: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以此提问:这样的座次安排有何讲究?根据古代座次礼仪,思考其中内涵?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这对未来局势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推送关于古代座次礼仪的微课资料,辅助学生进行探究。经过一番探究,各组派出代表作答。教师最后总结: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刘邦是宾客,从座次安排上看,项羽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在项羽心目中,谋士范增地位不如告密的项伯,可见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这也预示着项羽未来发展不如刘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价值,根据以往的微课教学运用现状,根据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全面做好准备,落实相关运用策略,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运用微课,才能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霞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探讨[J].作文·高中版.2022,(7).82-83.

[2]张君香.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5).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