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设施的施工技术探讨
刘启浩 吕建 侯雪丽 张爱香
宝应县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处 江苏省扬州市 2258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施工技术模式,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旨在缓解农田灌溉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要想满足农业用水需求,达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大力开展节水灌溉设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十四五”规划下,江苏省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江苏省农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促使农业用水量逐年攀升,在 2020 年 ~2023年期间,农业用水量已经由 268.51 亿立方米上涨至 304.23 亿立方米,详细情况可见图一。然而,江苏省水资源相对紧张,为了避免农业水资源浪费,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加大节水灌溉设备建设力度,截至 2021 年底,江苏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576 万亩,江苏省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江苏省高效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仍然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同时,江苏省各地区之间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存在节水灌溉设施不配套、技术标准低等问题,无法展现出节水灌溉设施的价值,降低江苏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整体发展成效。
图一 2020 年 ~2023 年江苏省农业用水量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设施施工技
(一)骨干基础设施施工技术模式
骨干节水灌溉设施包含机井、水泵、变频设备、施肥装置、输水管网等。为了提升骨干节水灌溉设施施工效果,促使节水灌溉设施实现节水、节肥、节能、省时的目标,需要重点对骨干设施建设进行研究,积极优化骨干设施技术参数设定[1]。
(1)机井
机井是开采地下水源的关键设备,根据我国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原则,机井将第四系含水层作为主要取水目标地。结合江苏省水文地质数据以及农业用水需求量,最终将机井取水深度设计为不超过 150m,井管材质为钢管,在 100m 以内井段中,钢管偏斜角度在 1°以内,超出100m 的井段,钢管偏斜角度在1.5°以内。此外,机井设施取水时,中、细砂含水层的泥沙含沙量不得超过 5×10-5 ,粗砂砾石、卵石含水层的泥沙含沙量不得超过 2×10-5 。取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即可 [2]。
(2)首部系统
首部系统涉及变频器、施肥装置、过滤装置等设备,基于强化节水灌溉设施节水、节能效果的原则,可通过软启控制装置与变频器调节压力与流量。为了实现对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全过程监控,可对灌溉机井设施安装计量设备,其设备计量误差控制在±5%,推行“5-2-1”的农业灌溉用水限额标准,对农业用水总量与强度进行双控管理[3]。此外,江苏省地势相对平坦,但土壤含沙量较大,农田节水灌溉以微灌滴灌系统为主。为了提升节水灌溉设施使用寿命,避免出现管材磨损与灌水器堵塞的情况,可在首部系统设施中安装过滤装置,如微喷灌系统中设置离心式 + 网式(叠片式)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在滴灌系统中安装网式(叠片式)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
(二)田间节水设施施工技术模式
1. 粮田喷灌技术模式
江苏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适合采用喷灌系统。根据节水灌溉面积,可将粮田划分为不同喷灌模式,选择适合的节水灌溉设施。如 50 亩 ~70 亩固定伸缩式喷灌机,75 亩 ~150 亩选择绞盘式喷灌机,150 亩~200 亩选择平移式喷灌机,200 亩以上选择中心支轴式喷灌机
绞盘式喷灌机适用于横向坡度在 5% 以内,纵向坡度在 20% 以内的地块,平移式喷灌机要求地面整体坡度在 5% 以内,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要求地面坡度在 20% 以内[4]。其中,平移式喷灌机与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喷头采用倒挂安装的方式,如农田存在地隙,可选择旋转式阻尼喷头,安装位置要高于作物冠层。如农田灌溉区域为砂质土壤,可选择非旋转散射喷头。将喷灌机的喷洒均匀系数控制在 0.85 以上,低风速时段灌溉水利用率要在0.76 以上,高风速时段灌溉水利用率要在0.71 以上。
固定伸缩式喷灌的适用范围较广,其喷灌设备是由地埋式伸缩管与地埋式喷头组成。设备安装后要与地面垂直,地埋式喷头间距通常设置为 15cm,喷头流量控制在 1m3/h~2m3/h[5]。而半固定伸缩式喷灌设备的喷头射程与流量跨度较大,分别在 12m~21m 与 0.98m3/h~5m3/h 。固定 / 半固定伸缩式喷灌设备的喷洒均匀系数在 0.85 以上,低风速时段灌溉水利用率要在0.76 以上,高风速时段灌溉水利用率要在0.71 以上。
2. 蔬菜(花卉)微灌技术模式
连片种植 30 亩以上的露天蔬菜(花卉),适用于滴灌与微喷灌模式,喜阴的叶菜与花卉可选择微喷灌模式,行栽叶菜、花卉可选择滴灌。首先,滴灌模式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结合农田的土壤地质特点以及蔬菜(花卉)生长需求,在毛管上布设灌水器,灌水器间距与流量分别控制在 30cm、1L/h~3L/h,灌水器流量误差在 0.2 以内,灌溉水利用率在90% 以上。毛管间距则要根据行距变化以及蔬菜(花卉)种植疏密度设计,通常控制在 30cm~40cm。通过支管将毛管的旁通连接起来,并在每个旁通处安装小球阀,以便提升滴灌控制效果。
其次,微喷灌时喷灌器可选择折射式微喷头,喷灌流量控制在40L/h~120L/h,喷灌射程为 4m。同时,为了确保微喷灌效果,要根据地块以及蔬菜(花卉)的需求挑选喷头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微喷灌干支管可设置为“工”“土”“一”“梳子”等形式,要结合机井与地块的实际位置,确定干支管的布设形式,最终实现微喷灌时灌水器流量误差在0.2 以内,灌溉水利用率在 85% 以上。
此外,露地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在 30 亩以上,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种植与灌溉管理,蔬菜(花卉)作物灌溉的频率较高,可选择射程在 12m~18m,流量为 1m3/h~3m3/h 的固定伸缩式喷灌设备。为了不影响后续农田机械耕种,可将伸缩式喷灌设备埋置 0.4m~0.45m。综合微喷灌喷头设备的间距与喷水流量,可将露地蔬菜(花卉)喷灌均匀系数控制在 0.75~0.85。
3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设施的施工注意事项
1. 开展土壤适应性评估
为了提升农田节水效果,需要在节水灌溉设施施工前对农田土壤进行适用性评估,掌握土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从而选择适合的灌溉模式与设施,最大限度地提升农田灌溉水利用率。首先,通过土壤透水性试验,确定当前农田土壤的透水系数与透水效率,从而选择适合的灌注模式。如透水性较强的土壤以滴灌模式为主,选择滴灌模式以及配套设施,可减缓水分流失速度;透水性较差的土壤选择喷灌模式以及配套设施,设置好设施参数,保证水源能够均匀渗透至土壤中。其次,为了提升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施工前要对农田土壤进行盐碱化程度分析。在高盐碱地区灌溉时要对设施进行保护,避免设施被腐蚀。同时,调控土壤的盐碱程度,在农田中铺设有机肥或石膏,达到改善农田土壤结构的目的。
2. 合理布置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布置要以强化灌溉均匀性为原则,充分结合农田地形与作物密度,结合水分蒸发速度,得出最佳的设备布置结果,以强化农田灌溉效率与质量。首先,灌溉设备要确保所有作物得到水分补充,根据作物种植密度调整灌溉设备布置位置,避免出现区域作物覆盖不全面的情况。例如,番茄、辣椒等蔬菜种植密度较高,在灌溉设备布置时,可采用滴灌模式,将滴头间距控制在 20cm~30cm,避免滴灌死角,确保每棵植株都能获取充足的水分。其次,在不规则地形的农田灌溉设备布置时,应根据地形变化调整喷头或滴头的位置,实现水分能够均匀地渗透至土壤中。最后,风速与风向也会对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在风力的作用下水雾或水珠偏移对农田灌溉效果产生影响,需要在设备布置完成后,及时进行运行试验,观察风对灌溉的影响以及水分分布情况,并及时调整设备布置,实现农田灌溉效果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准掌握节水灌溉设施施工技术,并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是确保农田灌溉效益、收获高产优质农作物的重中之重,对我国农业领域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节水灌溉设施能够为农田水利生产提供水资源保障,根据作物类型、地形、种植工艺等因素,选择适配的节水灌溉设施施工技术模式,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效果,为促进我国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立涛, 吕淑君, 孔祥, 李宁. 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设计与研究——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J]. 南方农机 ,2025,56(14):45-47+51.
[2] 张东生 .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设施的施工技术探讨 [J].南方农机 ,2025,56(13):182-184+187.
[3] 张九平 . 广西地区智能化农田灌溉系统在设施农业中的节水效益评估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4,44(29):56-57.
[4] 张晓玉 . 润农节水“牵手”云南保山共建数字节水灌溉设施设备生产项目 [N]. 证券日报 ,2024-01-04(A04).
[5] 吕崇贵 , 李龙 . 智能化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探析——以丘陵地带稻田为例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0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