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操垫上的 “成长契约”:伙伴式保护中的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

陈亮

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215628

一、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 “体育品德” 是重要组成部分,包含 “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竞争” 等维度。在小学体操教学中,前后滚翻、肩肘倒立、跳上成蹲撑等动作学习,离不开同伴间的 “保护与帮助”(以下简称 “保护”)。传统保护教学多聚焦方法与技能,忽视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德育价值。

实际教学中,常见问题:保护者注意力不集中、形同虚设;或畏惧退缩、不敢上前;或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这些行为既存安全隐患,也反映责任感与诚信意识缺失。反之,值得信赖的保护者必是诚信的 —— 承诺全力以赴,且行动兑现承诺。基于此,笔者将体操垫上伙伴关系视为 “成长契约”,授技能同时,开展生动诚信教育实践。

二、“成长契约” 的内涵与构建

“成长契约” 是小学体操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明确仪式与规则,在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的,围绕 “安全、责任与信任”的隐性约定 :其中,技能契约要求学生承诺认真研习规范的保护手法,夯实安全保护的技能基础;安全契约聚焦练习过程,强调学生需全神贯注,以实际行动保障伙伴安全;信任契约则建立在双向托付之上,学生既信任伙伴会同等认真地保护自己,也以自身行动践行保护承诺,实现彼此间的信任联结 。

“成长契约” 的构建通过三重策略推进:新单元起始时,以仪式化开启营造责任氛围,组织学生与固定伙伴面对面握手、击掌,大声许下 “你的安全,我来守护!” 的承诺,借仪式感强化责任的庄重性;随后以可视化呈现营造环境熏陶,在体育馆墙面布置 “我们的成长契约” 展板,张贴保护要领口诀(如 “站位要稳,出手要准,时机要对,责任心要强”)与伙伴组合名单,持续渲染诚信守约氛围;最终以标准化训练夯实技能根基,教师投入充足时间分解教学、反复操练保护手法,确保学生具备履行 “契约” 的基本能力,为诚信教育落地筑牢物质基础。

三、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在 “成长契约” 框架下,诚信教育需以具体可落地的操作设计为支撑,将抽象的 “诚信” 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执行的行动,核心从 “认知 - 体验 - 评价” 三环节强化实践细节:

(一)认知渗透:用 “案例 + 工具” 建立具象认知

摒弃单一技术讲解,采用 “案例对比教学 + 保护手册具象化” 双策略:

正反案例直观对比:课前剪辑两段 1 分钟视频 —— 正面案例为 “保护者专注观察伙伴前滚翻,提前预判重心偏移并轻扶背部,避免其摔倒”;反面案例为 “保护者分心看窗外,伙伴做肩肘倒立时失衡无人帮扶,险些磕碰”。播放后引导学生讨论:“两个保护者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更愿意信任谁?” 通过真实场景让学生直观理解 “敷衍保护 Σ=Σ 失信”,而非抽象说教。

保护手册可视化:设计《伙伴保护责任手册》,将每个动作的保护要点转化为 “图文 + 口诀” 形式(如肩肘倒立保护:“站在侧后方,一手扶腰稳,一手托大腿,眼神不离开”),手册末尾添加 “责任承诺栏”,学生与伙伴共同签名确认,让 “技能规范” 与 “诚信承诺” 绑定,强化 “签字即履约” 的认知。

(二)实践体验:以 “分层任务 + 精准工具” 深化行动

在 “轮换角色” 基础上,增加分层操作任务与即时评价工具,确保实践不流于形式:

三轮角色深度轮换:根据动作难度分阶段设计轮换任务,避免 “一刀切”:

初级阶段(前滚翻 / 后滚翻):保护者仅需 “观察 + 轻扶背部”,练习者体验 “基础安全感”,重点熟悉 “保护者注意力集中” 的基本要求;

中级阶段(跳上成蹲撑):保护者需 “预判重心 + 托腰辅助”,练习者感受 “被主动保护” 的安心,保护者体会 “主动预判” 的责任;

高级阶段(肩肘倒立):保护者需 “扶腰 + 托腿 + 及时提醒”,练习者尝试 “完全托付信任”,保护者理解 “多环节协同保护” 的重要性。每轮轮换后预留 2 分钟 “伙伴沟通时间”,让练习者反馈 “哪些保护让你觉得安全”,保护者明确 “下次需改进的细节”,强化双向理解。

保护尽责度观察量表:教师携带简易量表(含 “注意力集中(是 /否)”“出手时机及时(是 / 否)”“动作规范(是 / 否)”“主动提醒(是/ 否)”4 个维度),巡视时实时勾选,对符合要求的学生当场贴 “诚信小贴纸”,对未达标的学生暂停练习,一对一示范 “如何调整注意力”,避免笼统提醒,让评价更精准。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经过 6周,每周3节实践,成效显著:技能上,学生前滚翻、肩肘倒立、跳上成蹲撑掌握率从学期初 65% 、 42% 、 50% 升至 90% 以上(肩肘倒立达 92% ),练习次数增 3-4 次 / 课,且安全事故零发生;诚信意识从被动转主动,课前学生自主结对复习保护要点,课中分心行为减 80% ,课后诚信延伸至单杠保护、课间操守规;班级凝聚力提升,课堂形成 “以强带弱” 互助模式,春季运动会中互助思维迁移,获 “最佳协作奖”。

反思及对策如下:一是教师需强化分层设计与应急能力,可按学生情况分 “基础 / 进阶 / 挑战” 任务包,并开展保护手滑、学生畏难等突发场景模拟培训;二是关注个体差异,对胆怯学生用 “观察 - 辅助 -独立” 阶梯脱敏,为协调弱学生设视觉标记、口头暗号等个性化指南;三是避免契约僵化,每 4 周师生共修契约(分初 / 中 / 高级条款),增设 “金牌保护者” 奖励,保持适度挑战。

五、结语

体操垫虽小,却是微观社会场域。伙伴式保护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生动德育情境。将其升华为 “成长契约”,把诚信教育融入体育实践,让学生在肢体协作与心灵托付中体会 “一诺千金”,守护他人安全同时也守护自身诚信品格,实现身体与心灵同频成长,为体育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