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耕生活沃土绽放语文之花

作者

李春燕

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 401520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学生虽能熟练背诵“粒粒皆辛苦”,却对食堂的浪费无动于衷;虽能工整书写“感恩”二字,却对父母的辛劳缺乏真切感知。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面对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日益割裂的现状,如何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深植于语文教学的土壤,让语文在真实生活的滋养中生根发芽绽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践行的路上。

一、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在真实生活的沃土中萌发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倡导将教育的根须扎入现实生活的深厚土壤。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理念呼唤我们打破课堂的围墙,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的体验中获得语言的生长与思想的萌发。

“豆芽生长日记”便是一次生动尝试。当学生们亲手播种、浇灌、收获,自然流淌的观察日记便成了语文学习最鲜活的注脚。他们写道:“我原以为豆芽随处可见,那它的生长也就自然而然,今天才发现所谓的简单重复每天换水也如此复杂,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不简单。”陶先生所言“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在此得到印证——当学生俯身操作,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便成为其笔下最富生命力的文字源泉。观察日记不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业,而是生命与自然对话的真实记录。更有学生在记录中写道:“豆芽的生长是真正的‘地下工作者’,不见天日,向下扎根,却奋力向上生长。”这种对生活现象的诗意捕捉和拟人化表达,正是“生活即教育”理念下语文素养的自然生长——生活本身成了最生动的语文教科书。

二、社会即学校:语文能力在广阔社会的熔炉中淬炼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教育要走出象牙塔,融入广阔社会。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其真正价值只有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中才能被激活与检验。

“走进他们的生活” 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学生走出校园,自主确定访谈对象(如环卫工人、小店店主、退休教师),设计访谈提纲,进行实地采访并整理成文。学生采访一位修鞋匠后写道:“他布满老茧的手指穿梭于针线与皮革之间,仿佛在缝补流逝的时光。他说:‘每一道裂痕都有它的故事,修补好它们,就像帮人挽住了一点岁月。’”这种源自真实交流的深刻体悟,远超任何范文所能给予的力量。陶先生倡导“六大解放”,特别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和“解放学生的嘴”。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观察社会的视角得以打开,与人沟通的胆怯逐渐消融。一位学生分享:“起初我连问题都问不利索,但老爷爷温和的笑容让我放松下来。原来真诚的交流能让人忘记紧张,语言是在实践中才变得有温度的。”社会大课堂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知与共情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语文素养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升华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方法论,他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教学唯有让学生在行动中求知,在应用中内化,方能实现素养的真正提升。

在“传统节日文化探究”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围绕特定节日(如端午、清明、中秋)进行实践。学生不仅查阅资料了解节日源流,更需动手参与(如包粽子、做灯笼),并最终以文字、演讲或微视频等形式展现成果。一名学生在体验包粽子后写道:“粽叶的清香、糯米的黏软、棉线缠绕的力道,这些体验让书本上‘纪念屈原’四个字有了温度和重量。粽子的棱角,包裹着千年的敬意与思念。”这种“做中学”的体验,使文化理解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情感认同。陶行知先生曾言:“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点滴体会,正是滋养其文化感悟与语言表达的源头活水。当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理解“慎终追远”的意义,去体会“团圆”的内涵,这些词汇便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成为承载其生命体验的文化密码。

当语文的根脉深植于生活沃土,当学习的视野拓展至社会天地,当求知的过程体现为知行合一,我们便是在践行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真谛。生活即教育,为语文灌注了不竭的源头活水;社会即学校,为语文开辟了广阔的实践场域;教学做合一,为语文素养的提升铺设了必由之路。让语文教学勇敢地走出课本的方寸之地,回归生活的广阔田野。当学生能在生活的细微处感知语文的温度,在社会的历练中体会语文的力量,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升华——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的成功,更是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最生动的诠释。唯有如此,语文教育才能培养出敏于观察、善于表达、心怀社会、知行合一的“真人”,在生活的沃土中绽放出思想与语言之花。

参考文献

[1]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情趣教学 . 俞丽美 . 全国优秀作文选( 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4(05)

[2] 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 陆思佳 . 语文世界 ( 教师之窗 ),2018(Z1)

[3] 走进生活的大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 冯亦芳 . 小学时代 ( 教育研究 ),2010(12)

[4] 给孩子的写作插上灵感之翅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究[J]. 张钰. 新课程,2021(09)

[5]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J]. 尚洁 . 课外语文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