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改革探索
杨瑾
武汉市洪山区第二小学 湖北武汉 43007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整合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四年级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其教材编排和教学实施更应注重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包含8 个单元,其中既有传统的文体单元(如乡村生活、科普单元、现代诗单元等),也有特殊的习作单元和综合性学习单元。这些单元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涵盖了丰富的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四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情感与思想的教育:多个单元涉及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乡村生活、儿童成长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情操。
2. 强化阅读策略与能力的培养:从提问策略到解决问题,再到现代诗的阅读与鉴赏,教材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应用水平。
3. 融合综合性学习:现代诗单元与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体现了跨学科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理念。
二、聚焦学习任务群,重构单元整体教学
(一)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新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教师应深入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明确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
(二)设计单元核心学习任务
确努力方向。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通过以上深入的实施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中落实“成长”这一主题,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这些策略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四、完成效果
1. 知识理解与深度整合
深化理解:学生通过对“成长”主题相关课文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意义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收获。这种理解不仅限于文本表面,更深入到人物情感、故事寓意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探讨中。
知识整合:学生能够将不同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对“成长”主题的全面认识。例如,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学生可以总结出成长的共性与个性差异,以及影响成长的因素。
2. 能力提升与素养发展
阅读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如精读、略读、批判性阅读等,显著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策略应用水平。他们学会了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分析结构、评价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表达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通过分享成长故事、讨论成长话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例如,在习作中,学生需要构思文章结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塑造
情感共鸣:通过学习“成长”主题的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增强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价值观塑造: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尊重他人等。这些价值观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4. 学习态度与习惯养成
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儿童成长”为例,该单元围绕“成长故事”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一次口语交际和一次习作。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聚焦于“成长”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成长的内涵,感受成长的过程。
主动学习: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参与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分享。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以“成长”话题为核心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能够带来显著的完成效果,包括知识理解与深度整合、能力提升与素养发展、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塑造以及学习态度与习惯养成等方面。这些效果共同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图1 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框架

图2 大单元任务群学习安排

五、学习任务群完成后的思考
1. 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
三、实施学习任务群策略
2. 整合教学资源
细化学习任务:根据单元主题“成长”,将学习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子任务,如“理解不同成长故事中的共性与差异”“分析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探讨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这些任务应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多个维度上深入理解“成长”这一主题。
设定具体目标:为每个学习任务设定清晰、可达成的学习目标。例如,在“理解不同成长故事中的共性与差异”任务中,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识别并归纳出不同故事中主人公成长经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成长普遍规律的认识。
教材资源:充分利用第六单元中的三篇课文,挖掘每篇课文中的成长元素,如人物性格发展、情感变化、思想成熟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素材。
课外资源:引入与成长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资料、名人传记等作为补充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成长体验。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
3. 创设真实情境
阅读与鉴赏:除了传统的课文阅读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模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境,如面对困难时的抉择、成功时的喜悦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成长的真谛。
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讨论自己或身边人的成长经历,分享成长中的感悟和收获,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和意义感。
4. 实施多元化教学活动
讨论与交流:围绕成长话题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与创作: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成长故事的创作、读后感的撰写等,让学生在写作中深化对成长的理解。
5. 实施过程性评价与反馈
多维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经过对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儿童成长”主题的教学实践,教师能深刻感受到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见证了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成长的转变。通过设计一系列围绕“成长”核心概念的学习任务,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成长的内涵,还学会了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学生们在参与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实践活动时,能够更加投入地体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境,从而加深了对成长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互动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明
此外,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成长故事。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成长话题的深入思考,也体现了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改革。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实现了知识的深度整合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也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明确了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设计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并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来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策略包括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情境、实施多元化教学活动以及实施过程性评价与反馈等。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促进了他们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本文的探讨,教师可以看到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继续深化对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淑兰 . “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思考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4-08-23(8).
[2] 林军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J]. 山西科技报 , 2024-08-19(8.20).
[3] 肖玉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 2024-08-17(34).
[4] 郑杨妹.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4-08-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