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作者

陈晓春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方面有效加强,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整体的实验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刻理解和学习各类知识,为学生实验学习效果的优化和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保障。同时,要明确当前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优化实验教育效能的前提下,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条件。

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实验操作流于形式

在科学实验操作环节,要体现出时效性和针对性,以确保良好的实验教育效果。然而,某些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往往简化实验操作步骤,使学生处于被动模仿的状态,未能体现出时效性和精准性。例如,在热传递实验教学中,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金属条上蜡块融化的观察方案,但教师通常直接演示操作步骤,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严重影响其实验学习质量。

1.2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在科学实验推进环节,需要匹配相应的资源和材料,并在积极性挖掘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体现出资源调配的效能。但在具体操作中,教材资源往往未得到充分利用,相关材料未能得到充分整合。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家庭小实验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土壤成分实验操作中,教材建议学生在家中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并采用沉降法分离其成分,但许多学生未能充分完成,导致课堂实验内容与生活实践脱节,限制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1.3 实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在实验教学环节,需要有效优化实验评价,以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通常只以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合作效果、创新思维等的精准高效评价。例如,在探究桥梁承载能力的实验中,评价标准和数据支持往往不够充分,仅侧重于最终数据的记录,未能体现整体实验过程的探究价值和深远意义,这严重影响实验评价效果的优化和查漏补缺。

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2.1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把握实验探究内涵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和认知教学中的实验设计逻辑,确保验证性实验可以转化为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和内涵,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两极的磁性强弱等。教师还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磁铁区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深刻理解磁铁的性质。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让学生操作杠杆的秘密实验,并根据教材中的小杆秤制作原理,改变质点位置,自主发现省力和费力的杠杆规律,而不是直接告知结论,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涵,并实现融会贯通和创新。

2.2 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在操作环节,可以有效设计情境化实验,结合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构建问题情境。例如,在天气与生活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天气预报的制作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构建班级气象站,结合教材指导,有效测量气温、风向、降水量,并发布相应的天气预报,使实验在具体单元学习环节中得到有效贯穿。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在生态瓶的制作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要明确教材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有效观察。在科学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形式,有的种植植物,有的投放动物,有的监测水质。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合作要领,更深刻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另外,在生物化学延伸方面要不断加强,要落实家庭小实验的提供要求,构建家校实验练习册。例如,对于省水的溶解实验,让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应用。通过分析食盐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持续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相关记录发现结论。在课堂上,进一步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如何分析从而让学生深化相关知识和科学的内在联系?

2.3 充分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查漏补缺

在科学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要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形成过程+结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不断优化自我实现查漏补缺的前提下,使自我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有效应用实验成长档案袋等形式,收集学生实验记录及行为表现,并形成观察日记和手工作品。例如,对教材中的简易风向标制作进行有效操作。针对中高年级来说,可以有效融入自我反思和小组评价环节。例如,在电路连接实验操作之后,让学生对小组的方案及其他应用方面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实现查漏补缺和不断优化完善自我。另外,也可以融入实验创新奖,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例如,可以通过矿泉水瓶代替烧杯,有效优化水的浮力实验,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前提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提供有利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要想体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切入点,同时把握科学实验的内涵,优化创新教育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评价体系,从而确保教材实验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联系,实现融会贯通,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瑞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以青岛版教材为例[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06):45-47.

[2] 陈其明. 五四学制下科学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 基础教育参考, 2024(0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