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蒋鑫
奥凡北京科技邯郸开发区有限公司 河北 邯郸市 056000
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绿色建筑成建筑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材料作为建筑基础要素,其性能与环保性直接影响绿色建筑质量。材料工程通过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为绿色建筑提供低耗、环保、可再生材料解决方案。当前,材料工程在绿色建筑中应用面临技术转化不足、成本控制等问题,深入研究其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一、材料工程支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1 提升建筑环境性能的基础保障
建筑环境性能关乎居住舒适度与生态协调性,材料工程是提升这一性能的基础。通过研发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装饰材料,可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利用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的墙体材料,能降低建筑能耗,维持室内温度稳定。同时,采用具有良好透气性、调湿性的建筑材料,可调节室内湿度,提升居住舒适度。材料工程从源头改善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与功能性,为提升建筑环境性能提供坚实保障,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生态友好。
1.2 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的关键手段
建筑全生命周期涵盖材料生产、施工、使用及拆除等阶段,各阶段都存在资源消耗问题。材料工程通过优化材料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在材料选择上,推广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对天然资源的依赖[1]。针对建筑使用阶段,研发节能型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拆除阶段,通过材料工程技术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材料工程有效降低各环节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1.3 推动建筑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
低碳转型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工程在其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材料生产是建筑产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通过材料工程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可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研发低碳建材,如低碳水泥、再生骨料等,替代传统高碳材料,从源头减少建筑碳足迹。同时,材料工程推动建筑材料的节能应用,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碳排放。材料工程的技术创新为建筑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加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二、材料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可持续实践路径
2.1 研发环保型建筑材料,优化材料性能结构
环保型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材料工程需加大研发力度。针对传统材料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如以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的再生建材,减少废弃物堆放与环境污染。优化材料性能结构,在保证材料强度、耐久性的同时,提升其环保性与节能性。例如研发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降低建筑自重的同时提高保温性能。通过持续的材料研发与性能优化,为绿色建筑提供更多优质环保的材料选择。
2.2 推广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构建资源循环体系
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材料工程需推广相关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与再生利用,通过破碎、 筛分等技术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再生骨料重新利用。在建筑拆除阶段,采用先进的拆解技术,提高建筑材料的回收率。建立材料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材料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闭环。通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减少资源开采与废弃物排放,构建高效的资源循环体系[2]。
2.3 强化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环境影响
在材料设计阶段,结合绿色建筑标准明确环保性、可回收性指标,确保材料从源头具备可持续属性;生产阶段,通过工艺革新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与能源消耗;运输阶段,规划合理运输路线,优先选择新能源运输工具等低碳运输方式;使用阶段,建立材料性能监测台账,定期评估材料状态并及时维护;废弃阶段,制定分类回收流程,对可再利用材料进行分拣处理,不可利用部分进行环保化处置。通过对材料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精细化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环境问题,将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材料工程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的优化方
3.1 加强跨学科技术融合,突破材料应用瓶颈
材料工程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需跨学科技术融合。加强材料工程与环境科学、建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合作,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例如将信息技术融入材料研发,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精准优化材料配方与性能参数;结合建筑学对空间布局、结构安全的需求,研发更适配绿色建筑设计的模块化、集成化材料。跨学科融合能打破单一学科的技术壁垒,有效解决材料应用中存在的性能不足、成本过高、与建筑设计适配性差等瓶颈问题,为材料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开辟更多新路径。
3.2 完善材料标准体系,规范绿色材料应用
完善的材料标准体系是规范绿色材料应用的保障。结合绿色建筑发展需求,制定涵盖材料环保性能、安全性能、节能性能、耐久性等多维度的细化标准。 染物排放标准、原材料环保要求,检测环节的指标参数与方法,使用环节的 产到退役的全流程质量可控。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与执行监督, 制, 标准的材料进行限制使用与市场准入管控。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涌现, 善, 使标准体系始终与材料工程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节奏相适应,为绿色材料的规范化推广 应用提供清晰的规范指引[3]
3.3 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技术成果转化是推动材料工程应用于绿色建筑的关键,需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联动的合作平台,明确各方权责,高校和科研机构凭借人才与设备优势负责材料前沿技术研发,企业结合市场需求提出技术指标与产业化方向,提供中试基地与资金支持。搭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配备专业的技术经纪人,负责专利评估、市场对接、成果推广等工作,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签约,通过联合攻关解决技术转化过程中的工艺难题、成本控制问题,加快材料工程技术从实验室样品到工业化产品的转化速度,推动更多先进材料技术在绿色建筑中成功落地应用。
四、结论
材料工程在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升建筑环境性能、降低资源消耗、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支撑。通过研发环保材料、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实践路径,可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未来需加强跨学科融合、完善标准体系、构建产学研机制,突破发展瓶颈。随着这些措施推进,材料工程将更好支撑绿色建筑发展,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的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孙自文,秦吉水,孙延凯.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佛山陶瓷,2025,35(07):143-145.
[2]王青沙.浅谈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实践[J].新疆钢铁,2025,(02):41-43.
[3]黄新.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5,(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