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拓展·多元:中班建构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郭鸿冰
杭州市西湖区山水学前教育集团(总园) 310000
研究背景:《纲要》中明确的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而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水管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
水管玩具是一种低结构材料,可以拼搭出刀、枪、小车等作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自由组合,拼搭出不同的造型;同时也可以根据弯直不同的形状进行高高低低的搭建,幼儿特别喜欢用水管玩具进行搭建。
随着水管游戏的深入,在搭建时往往会出现几名幼儿统一的搭建主题;在这个时候需要幼儿与同伴一起进行合作搭建,一起合作进行主题式作品的完成。
3. 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水管游戏的进行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幼儿在遇到困难后会进行观察、模仿、学习从而变成自己的经验,解决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在游戏中自我学习和学习他人,让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
二、目前水管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 放养式游戏
老师对水管游戏的指导仅仅是进行材料的投放,未制定主题及计划,并以尊重儿童游戏为理由,对幼儿不管不顾,没有进行干预或者指导,在游戏中缺乏对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让孩子自由进行材料的搭建,建构比较随意,无固定主题,任意组伴,活动后缺少教师评价,没有提高。
2. 圈养式游戏
出于“担心”幼儿不会游戏,仍会看到有老师投放水管玩具搭建的玩法图片,小册子或者是教师自己搭建好的“完美作品”,并配上相应的过程示意图;还有的老师甚至固定水管游戏的玩法,限定游戏的人数,为的只是保证游戏的有序。
3. 断片式游戏
老师对幼儿的游戏,只是“想到了”就指导,没有真正观察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游戏水平、需求等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也难以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也没有针对的策略促进幼儿进行更深入游戏。
三、中班水管游戏指导策略新探
(一)游戏主题延伸
水管游戏主题比较单一,多为搭建、拼插等,在搭建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游戏,关注幼儿需求,精准判断,支持幼儿的游戏主题延伸。
阶段一:《运水员诞生》
案例:子豪和心心建构区搭建了两幢高高的房子,子豪:“看,什么现在是邻居,你就在我的边上。”“我们家停水了,你们家有水吗?我要给我的小宝宝洗澡呢!”“我知道我知道,我们家的房子中间有一根长长的水管,有了水管,才能运水呢!”于是,两位小朋友用水管拼搭了一根长长的水管,然后子豪拎了一桶水,往水管里倒水,“咦,水怎么出不来?”边上的蔡潜看了很久,拿来一个弯头,“我们家的水管都是有一个弯头的”子豪试了试,成功了,运水员诞生了。

加一个弯头可以让水流出来
案例分析:
刚开始只是单纯的建构游戏,在游戏中延伸出运水游戏,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运水中需要用管子,于
是有了利用水管玩具运水的游戏;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两头相连,同时探索弯头与直管的区别,弯头可以
流出水,教师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行为,精准的做出判断,及时为幼儿提供需要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延伸。
(二)游戏空间的拓展
1. 桌面小型建构
水管玩具是典型的桌面建构,幼儿喜欢围坐在桌子边上进行水管的搭建,一般是两个孩子或者三个孩子小互动游戏,桌面水管建构游戏,可以在游戏中让孩子之间相互模仿,学习到其他小朋友的经验,而会不断进行内化提高自身在水管建构中的能力。
案例:《枪变的房子》
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水管玩具,特别是凯文和子豪都喜欢用水管玩具拼手枪,搭激光剑,两个人搭好以后会进行对战;妞妞和妹妹用水管玩具拼、插的形式一起拼了一幢高楼,在盖顶的时候,妞妞和妹妹一直都盖不上去,看了一会儿凯文和自豪,发现他们的枪上有一个弯头,于是妞妞用两个弯头往里的方式做了一个房顶。
案例分析:
在游戏中,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搭建中,妞妞发现屋顶比较难做,先观察再进行内化,模仿男孩子的方法为房子做了一个屋顶,小型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提高自身经验。
2. 地面中型建构
随着游戏的发展,桌面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幼儿,于是幼儿选择在地面上进行游戏,人数也从两三人的游戏发展成6 ~7 人的游戏。
案例:《我们来拼水管墙
妞妞拿着长长的水管拼成的水枪正在救火,哈哈看了一眼:“消防员的水枪可是很长很长的”妞妞和哈哈一起用水管进行拼搭,发现两个人的手不够长,于是叫来了博程,三个人一起搭的水枪变长了很多;慢慢的薇薇、浩浩、心心都加入了游戏,6 个小朋友一起扶着长长的水枪进行灭火游戏。
案例分析:
随着游戏的展开,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强,在地面游戏时孩子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独游戏或者同伴游戏;地面游戏需要同伴间合作,一起想办法,在游戏中,团队智慧的喷发,同时加入情景,让游戏更加生动有趣。3. 户外大型建构
有了这次大水枪游戏后,幼儿觉得地面空间太小了,在一次游戏中发现户外的草坪很适合进行搭水管游戏,于是孩子们有了想出去搭建的欲望。
案例:《水闸》
书蘅拿着长长的木板放在了地上,用几块砖头垫高,拿来了一段长长的 pvc 管子,架在石头上;石头上的pvc 管动了一下,小虎拿着两块砖头放在了边上:“这样它就不会动了”过了一会儿,小虎在中间用砖头搭了几个镂空的城墙,中间穿过一根PVC 管:“这里我们造了一个水闸,可以放水啦。”

案例分析:
这次的游戏从室内转换到室外,同时材料也是变大的水管,幼儿对于运水游戏特别执着,所以这次利用材料创造了大水闸,通过搭建、拼接;测试是否牢固,使得游戏可以循环起来,在游戏中,幼儿合作、创新,搭建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4. 沙与管的秘密
在玩过“水与管”的各类游戏之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能够去杀敌玩水管的游戏吗?”提出这个疑问后,得到了几乎全部幼儿的同意,一致拍手说OK。
案例:《沙管对对碰》
西西、彤彤、檀檀在沙地里各自拼了一小块水管,都在试着看沙子能不能 通过水管漏出来。一小节,成功了、五小节,也成功了!“那我们再来试试用各种形状的水管吧。”拼接、尝试放入沙子,“堵住了,沙子出不来。”“来吧,我们换一个借口看看。”“快看,快看,这样就能让沙子漏出来了呢。”

案例分析:
对于沙子,幼儿是特别喜欢的一种玩具,但是对于把沙子和水管一起进行游戏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和挑战。沙子的建构限于堆、挖、藏等,但与水管相结合,就有了各种拼搭、体验,幼儿兴趣以及想象力的提升,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都能更明显的体现出来。
延伸·拓展·多元:中班水管游戏指导的实施建议:
(一)在游戏中反思运用(延伸),让幼儿真正玩游戏。
游戏主题的拓展让幼儿更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搭建水管运水时,刚开始蔡潜的水管经常会漏水,但是杭杭跟蔡潜说, 成功了,在刚开始的时候雅琪的水管倒不进去水,但是她看到子豪用了 然成 在此过程中,我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验证的实证研究的形式,帮助幼儿激发与 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的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积极激发和回应幼儿的探究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对自己的游戏材料、游戏环境、游戏玩法等进行调整,以支持幼儿对于游戏的不同需求。
(二)在分析中激发兴趣点(拓展),实现儿童自我支持的学习模式
之前很多的游戏会进行到一个程度遇到瓶颈期,也就是一定要老师介入进行游戏,但是这次的游戏中,很多时候的介入可以尝试退位为“安静” 观察着,静静地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并默默地为幼儿提供需要的材料,而所有的游戏进程都是由幼儿自主进行从桌面小型游戏、到地面中型游戏再到最后的户外大型游戏,幼儿有许多的想法与学习的过程,在不同环境下激发与幼儿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索。
(三)在支持中提高发展点(多元),让兴趣主导儿童的连续学习
结合角色情景、科学游戏让幼儿的游戏更加多元 刚开始幼儿只是单纯的运水,到后面发现幼儿对于水流的快慢的探究、探索户外大型建构等 喜欢看, 喜欢摸、更喜欢动手去操作的天性;但是每一位幼儿的探究兴趣又是不同的, 同的玩法,如比快慢等,也正是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探究需要。因此老师应该支持幼儿的天性, 提供相应的材料及环境,帮助幼儿的连续学习。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平铺、连接、架空、围封等搭建技能,在游戏中也有一 定的分工合作我们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