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铁路专用线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

戴海仙

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412007

引言

隧道施工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重难点,材料成本在隧道工程造价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面临着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多变、技术要求高等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材料成本控制难度。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实现对材料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已成为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入研究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材料成本控制策略,对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促进高速铁路事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影响因素

1.1 政策的影响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考虑国家在环保方案、安全标准、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方面对方案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已完成施工部分和待完成施工项目对成本上的影响。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铁路施工阶段产生影响。例如,政府的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施工方案的改变,从而影响到后续的施工成本。

1.2 货款支付不及时

项目部资金压力普遍较大,主要原因一是业主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不支付或延期支付,导致项目部前期垫付资金;二是项目部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必要支出、意外支出导致流动资金存量减少。为保障项目现金流,采购款支付的优先级通常低于劳务费、职工工资等支出,按期支付比例较低,供应商为保证利润会将资金占用费分摊至生产成本中,提高采购方采购成本。同时,各项目长期以来积累的应付账款已对后方公司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因竞标供应商数量不足导致反复流标愈发频繁,竞争不充分势必抬高采购成本。

1.3 施工方案的影响

施工方案是铁路工程的核心,不同施工方案对工程的造价影响很大。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需求、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以降低造价。应尽量避免频繁的设计变更,以减少额外的费用开支。

1.4 施工材料成本控制因素

首先,在材料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材料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首要影响因素。材料需求测算的准确度、材料品类规格选择的经济性、材料供应时间计划的可靠性,都直接关系到工程材料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材料采购供应环节的招标定价机制、比价议价能力、供应渠道选择、运输方式优化等,决定材料成本的经济性。最后,材料现场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精细化水平,包括材料验收、仓储、领用、结算各流程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应用情况,直接关乎材料利用率和损耗程度,影响材料成本控制成效。

2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2.1 完善组织保障

制度的执行需要依靠组织的保障 , 避免成本控制浮于表面。X 集团公司应根据新的成本控制模式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 , 从制度层面保障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成本模式顺利推行。在运行新的成本控制方案时不断反馈应用情况并解决问题 , 完善对应的修程修制和相关制度 , 使得这套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成本控制体系更加符合实际 , 也能通过制度要求来提高干部职工的认可和规范化执行, 确保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的成本控制模式能够有效运行。

2.2 设置采购限价

采购限价是采购策划的重要体现,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合理的价格测算,可以在采购预算额度内合理设定最高限价,以保障整个项目的投资不超出预算范围。通过设置采购限价,让潜在投标人最直观地了解采购人的报价接受底线,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平性。同时,设置采购限价可以抑制虚高的市场价格,防范围标风险,打破供应商形成的潜在价格联盟。设置采购限价可以节省一定的采购时间。供应商会根据采购公告发布的物资包件清单与采购限价确定是否参与投标,若到采购公告响应截止时间后,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或确定参与的供应商数量不满足开标条件,则可以节约 4~15 天时间,为采购人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2.3 优化施工方案

铁路工程的施工方案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在进行施工前期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优化施工方案,包括选用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选用更好的材料等措施,以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为了避免原材料和设备的浪费,还可以从供应商和设计方面考虑,选择能源资源利用率高且环保的设备和材料。此外,施工方案还应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有效减少项目后期的变更和修正,从而降低额外成本的发生。

2.4 强化材料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规模大、周期长、参建方多,材料品类繁杂、流转频繁,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海量材料数据和错综复杂的业务流程 [5]。因此,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加快材料成本控制信息化转型步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材料管理变革,实现降本增效。首先,应立足工程全生命周期,统筹考虑材料计划、采购、仓储、领用、核算等各业务环节,搭建一体化材料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要与设计、施工、财务等业务系统充分对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和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协同效率。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覆盖材料供应链各节点的泛在互联网络,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其次,应积极探索 BIM、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在材料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例如,利用 BIM 构建工程材料三维数字模型,与设计模型联动生成材料清单,指导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在材料上附着RFID 电子标签,对运输、装卸、堆放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监控;通过条码、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实现材料出入库、盘点、调拨的精准管理;通过移动 APP 等应用软件,支持现场材料信息快速采集、实时共享。最后,充分挖掘海量材料数据价值。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材料计划、采购、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度整合,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刻画成本风险传导规律,构建材料价格波动预测、工程量偏差预警等智能算法模型,为材料动态优化配置、精准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对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来说都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成本。本文分析施工阶段影响最终工程造价的因素。通过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施工方案、开展价值工程分析、加强与业主沟通和强化设计变更管理、推行标准化施工以及加强施工与验收的衔接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铁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为实现项目的整体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蕾 . 探究业财融合对国有基金管理公司资本运营效率的影响与应用[J]. 商业观察 ,2023,9(33):113-116.

[2] 刘运国,熊罗英,郭瑞营.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融合应用的案例研究——以 E 外商独资制造企业为例 [J].管理会计研究,2022,24(03):69-77

[3] 刘伟龙,郑明山.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J].中国总会计师,2021(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