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运用“真心五道”写作法,开发学生多种感官写作

作者

肖群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 5108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功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的能力。而“真心五道”习作法中的倡导的先从“看见”和“听见”开始,从真实的“看见”“听见”引出真心诚意的“心想”或“口说”,而“手动”贯穿于习作表达的全过程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和感知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下面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写观察日记》为例进行探讨如何运用“真心五道”写作法,开发学生的多感官写作。

观察日记作为一种记录学生对生活中事物观察的写作体裁,与“真心五道”写作法和多种感官写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作文要求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这一单元的观察日记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观察日记的写作既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又能培养其文字表达能力。

一、让学生“看见”

引导学生运用视觉感官,让学生“看见”在观察日记写作里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细节。在这单元习作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例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绿豆未发芽时,引导学生留意它翠绿有光泽的颜色,在轻凹处还有椭圆长形的小白点,饱满圆整的形状,发芽时,观察绿豆嫩芽的长度、颜色、形状。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如观察一只小猫,引导学生留意它圆润的脑袋、三角形的耳朵,眼睛在不同光线下呈现的不同形态;观察它浑身绒毛的颜色,是洁白如雪,还是黑白相间,亦或是黄白交织;再瞧瞧它身形的大小,是小巧玲珑,还是相对壮实。让观察无处不在,让“看见”有迹可循。

二、让学生“听见”

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留意听到的各类声音才能让学生“听见”世间万物的美妙。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样。当学生用心去倾听,就会发现这些声音为观察增添了别样的生动。例如这单元习作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时,可以引导学生倾听轻风拂过时植物发出的“沙沙”声,给植物浇水时发出的“滴答”声。在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例如观察一只小猫,在高兴时会发出“喵呜”的声音,在睡觉惬意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生气时会发出凶狠的“哈”气声。

然而,学生在捕捉和描述声音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对声音不敏感,在观察中忽略声音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日常多组织实地观察活动,在现场提醒学生留意声音,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的学生虽捕捉到声音,但描述单一、平淡,缺乏感染力。针对此,教师可以多展示优秀范例,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丰富声音描写的表达方式,提升倾听的能力。

三、让学生“心想”“口说”“手动”联动

王阳明说“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 , 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当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看见”和“听见”后,学生内心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例如观察生长中的绿豆芽,我们“看见”绿豆芽昂起点点嫩叶,好似星星点点的光芒。此时,内心不禁涌起对生命的赞叹,将这种感受融入日记,“心想”就落到了实处。

“心想”写出了感受,还可以引发联想。我们观察绿豆芽生长时可以想象它们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学生们可以写“我仿佛听见绿豆芽说,快快给我加水,我快渴死了”等等,这种由“听见”引发的联想,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沉浸在观察的奇妙感受之中。当然,引发联想在小学习作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表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雨滴打在绿豆芽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像一群小精灵在欢快地跳舞”。当有了自己独特的“心想”,那“口说”和“手动”就水到渠成了。

四、融会贯通,运用写作

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利用“真心五道”写作法学会这单元的写观察日记后,我们作为教师还要营造积极的写作氛围,在教学后继续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观察写作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观察角”,每周摆放各种适合观察的物品,如形态各异的石头、五颜六色的花朵、班里的绿植等,让学生在课间就能自由观察。还可以利用一节课开展观察分享会活动,让学生提前进行简单观察,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初步发现,互相交流观察的感受与乐趣。此外,教师可以讲述自己有趣的观察经历,或是分享一些著名作家通过细致观察创作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观察与写作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对写作的渴望与热情。

借助“真心五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深入生活、用心感受,激发无限的写作灵感。相信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真心五道”写作法将为更多学生打开写作的大门,助力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书写出更加精彩动人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S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2.

[2](明)王阳明著;张怀承注译. 传习录[M]. 长沙:岳麓书社,2004:

99.

[3] 张润林. 用文字“挑动”感官,让文章“绽放”个性——小学高段作

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J]. 新课程 ,2021,(13):159.

[4] 周欣 . 作文分解训练中“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写作计划 [J]. 教学

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1(13):20-22.

[5] 何赛 . 学会用感官“写”作文 [J]. 吉林教育 ,2015,(04):57.

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5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真心五道”习作法实践与研究》

项目编号 2025DQJK13

作者简介:肖群(1995.10-)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大学本科,职称: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真心语,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