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塑造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张萍
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 61675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塑造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塑造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在阅读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传统文化相关文本时,增强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感悟,能够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思考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时,锻炼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在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意境时,提升审美水平;在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时,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解释、段落分析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设定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全面考量,导致阅读教学难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缺乏对课外优秀阅读资源的拓展和整合。教材中的文本数量有限,且题材、体裁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宽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讲解法、问答法等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兴趣等方面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四、核心素养塑造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细化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子目标。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除了设定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知识目标外,还应设定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的思维能力目标,以及体会古典文学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素养目标 。
注重目标的整合性: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时,要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整合,使各个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拓展课外阅读资源:教师应积极拓展课外优秀阅读资源,如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儿童诗歌等,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制定课外阅读书目,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
整合多元阅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文本与课外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等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描写四季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取多篇描写四季的诗歌、散文等文本,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四季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综合素养。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围绕阅读文本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制作手抄报、进行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在学习《西游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绘制取经路线图并讲述主要故事”的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营造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的魅力。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潮水的壮观,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构建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成果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 。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即时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收获;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情况。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塑造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目标、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持续探索更加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 余党绪。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 [J]. 语文建设,2020 (15): 1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