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促进小学高效学习的课堂互动模式构建

作者

姚慧君 徐静

景德镇市浮梁县第四小学 3334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仍存在诸多问题。课堂互动不仅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更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互动模式,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促进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互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还能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互动教学能拉近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实现知识建构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导过多,学生参与机会少的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影响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形式单一,缺乏深度与实效的问题较为突出。多数课堂仅停留在表面问答或机械讨论层面,缺乏层次性和思维引导,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多采用“师问生答”模式,学生参与流于形式,互动内容浅显,未能有效促进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导致课堂互动浮于表面,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难以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的动力。许多教师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反馈,仅以结果为导向,导致学生在互动中缺乏成就感与改进方向。与此同时,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有机结合,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削弱了互动的激励作用,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深度与持续性。

三、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互动模式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兴趣

创设情境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互动模式的重要策略,通过生活化情境或故事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创设“抗战时期的小英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雨来、村民等角色,通过情境模拟再现课文情节。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人物情感与行为动机,增强语言表达与合作能力。这种沉浸式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趣味性,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使语文学习更具实效性与感染力。

(二)优化提问设计,引导深度思考

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与启发性,避免封闭式、单一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多元表达。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十万支箭?”这一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随后,通过“追问式”提问,如“你觉得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你是周瑜,会怎么应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采用“引导式”提问,如“你能从文中找到哪些细节支持你的观点?”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课堂互动的深度与实效。

(三)开展小组合作,促进生生互动

开展小组合作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互动模式的重要策略,通过合理分组与明确任务分工,能够有效促进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 4-5 人小组,每组分配不同任务:如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绘制思维导图、代表汇报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合作写作”环节,各组围绕“现代科技与自然现象的联系”展开写作,完成后进行朗读展示与互评。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合作中深化理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互动形式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实现多样化、即时化的互动方式。例如,在《赵州桥》一课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赵州桥的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结构特点。随后,通过互动软件(如“雨课堂”或“ClassIn”)进行实时答题,学生在手机端作答后,系统立即生成数据反馈,教师可根据答题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此外,还可开展语音交流环节,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并录音上传,师生共同点评。这种技术赋能的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表达能力。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励持续参与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互动模式的重要保障,通过过程性评价、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长轨迹,激发其持续参与的积极性。在《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习过程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展示等环节的表现,并结合课堂观察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填写“我的收获与不足”;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评,分享彼此的见解与建议。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性点评,肯定优点,指出改进方向。这种多维度评价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合作意识,也促进了学生在互动中不断进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在互动中不断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例如,在“古诗诵读”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表记录自己在朗读中的表现,如情感表达、节奏把握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分享彼此的朗读感受与建议。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语言表达和思维深度进行综合点评,既肯定进步,也指出改进方向。这种多元评价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的转变,真正实现“以评促学”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构建促进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课堂互动模式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与资源建设,推动课堂互动模式的常态化与制度化,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善思、能表达的高效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 齐 建 营 . 小 学 语 文 互 动 课 堂 构 建 研 究 [J]. 中 国 新 通信 ,2024,26(18):125-127.

[2] 刘桂莲 . 互动软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4):134-136.

[3] 王秀莉 . 互动式教学软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4):137-139.

[4] 娄新月 , 吴思 . 互动仪式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J]. 汉字文化 ,2024,(14):135-137.

[5] 张月 . 发现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0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