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联网背景下民航服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崔雨蒙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引言:

民航服务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不论是值机柜台的地勤人员,还是万米高空的乘务组,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基本职业要求。但传统的英语课堂固定课时的理论讲授难以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标准化测试也反映不出实际沟通能力。好在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窗口:线上平台能提供24 小时在线的学习资源,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还原客舱服务场景,大数据分析还能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既保留了课堂的系统性,又拓展了实践训练空间,或许正是破解当前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民航岗位真实需求,探讨如何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英语教学模式,让人才培养真正对接职场需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民航服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价值

(一)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民航业国际化发展对从业者的英语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通用语言知识传授,难以直接匹配岗位实际需求。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教材与行业间的割裂,通过整合民航服务场景中的真实语料库,将航班调度、客舱服务、应急处理等高频英语会话融入课程内容 [1],使教学重点从单纯语法训练转向情景化语言应用。教师可依托互联网平台筛选国际航司服务标准、旅客咨询案例等资源,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接触的词汇、句式和沟通技巧与岗位要求同步更新,避免课堂学习与职业场景脱节,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规范,缩短从理论到实操的适应周期,为民航企业输送具备即战能力的语言服务人才。

(二)教学模式多维突破

传统民航英语课堂受限于固定课时与统一进度,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而单一讲授模式也弱化了语言技能的实践转化。混合式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重构教学流程,线上环节利用微课、语音识别工具实现听力、发音的自主训练,学生可根据自身薄弱点反复强化;线下课堂则聚焦角色扮演、小组协作等互动任务,模拟值机柜台纠纷、特殊旅客服务等复杂情境 [2],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通过云端学习数据追踪学生表现,针对性调整教学节奏,例如对口语较弱的学生推送专项训练素材,对听力短板者提供多口音适应练习,借助技术手段释放了教学灵活性,使语言学习从单向输入转向多维能力建构。

(三)职业能力立体强化

民航服务英语本质上是用语言搭建服务桥梁,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微妙挑战。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把语言训练和职业场景真正“焊”在一起。比如线上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模拟系统可以反复演练接待不同国籍旅客的场景,系统会自动记录用语规范程度;线下课堂则变成实战工作坊,教师会拿出真实发生的服务纠纷案例,让学生分组设计解决方案。更有意思的是,课程直接引入航空公司内部培训手册,把服务话术中“请系好安全带”和“麻烦您系下安全带”这种细微差异带来的体验差别,通过客户满意度数据直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对话模板,而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沟通策略,遇到着急转机的旅客知道怎么快速指引,碰到挑剔的乘客也懂得用恰当方式安抚情绪。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航服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

(一)平台搭建驱动,资源智能整合

民航英语教学资源就像散落的拼图,学生很难自己拼出完整的职业能力版图,需打造智能化“资源超市”,把航空公司培训视频、机场实录音频等材料打包成系统的学习套餐。比如说,平台可以按照值机柜台、登机口、客舱服务这些真实工作区域来分类,每个区域都配备对应的学习素材,想练登机广播就去听真实机场的广播录音,要学客舱对话就点开乘务员培训实录视频。同时,应给口语练习区装上语音识别系统,学生对着麦克风说“Would you likechicken or beef?”,系统马上就能反馈发音准不准。平台需要跟着行业风向走,国际民航组织刚更新的安全指引,下个月就能变成平台上的情景对话练习。

(二)任务情境创设,课程梯度重构

民航英语课最怕变成“纸上谈兵”,学生背熟了服务用语,真遇到航班延误的旅客照样手足无措。为此,需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关卡:第一阶段先搞定基础项,比如在线上平台反复练习辨识“行李转盘”、“紧急出口”这些机场标识;到了中级阶段,就把课堂变成模拟航站楼,让小组合作处理“旅客托运行李超重”或者“特殊餐食预订出错”这些典型问题,要求必须用英语协商解决;最后的高阶挑战可能是处理跨文化冲突,比如安排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乘客和乘务员,让他们在模拟紧急迫降的场景里,既要执行安全程序又要照顾旅客情绪。

(三)数据追踪反馈,评价动态优化

混合式教学需要的是全程录像,学生在平台练了多少次对话、情景模拟时用了几个专业术语、处理突发事件时有没有考虑文化差异,这些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采集学习数据,发现某个班的学生总在机上餐食预订对话中犯语法错误,就针对性增加相关练习;发现学生在处理投诉时习惯直来直往,就补充跨文化沟通的案例分析。考核标准要关注服务用语够不够专业、突发状况处理有没有逻辑这些实实在在的能力点。

三、结束语

民航服务英语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行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未来需深化互联网技术与民航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真正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将航空公司实时更新的服务标准快速转化为教学案例库,为行业输送更多能用英语解决问题、懂服务精髓的硬核人才。

参考文献:

[1] 齐岩 .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材与数字资源的创新开发——以民航服务英

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J]. 林区教学 ,2025,(02):78-81.

[2] 曾妮 , 罗柳萍 . 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追寻与实践探

索——以民航服务英语“精六技、聚六气、育六有”课程设计为例 [J]. 教育

观察 ,2024,13(10):104-107.

[3] 藏旭 . 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与研究——以《民航服务

英语视听说》和《民航服务英语》教材为例 [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

报 ,2023,36(05):127-132.

[4] 陈蕾吉 .“互联网 +,,, 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式探究——以高职民航服务英语为例 [J]. 中国新通信 ,2022,24(13):167-169.

作者信息:崔雨蒙,1996 年4 月生,女,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