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
钱智巍
西昌阳光学校
一、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
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在文化传承方面,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融入课堂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如精美的服饰纹样、独特的漆器工艺等,避免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使民族瑰宝得以延续。
审美培养上,彝族文化中丰富的色彩运用、独特的造型手法,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其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激发上,学生以彝族文化元素为灵感进行创作,能打破思维定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锻炼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此外,这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坚守文化根脉,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为传承和弘扬凉山彝族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力量。
二、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构建“文化 + 技能”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是传承与创新的关键。以低年级美术课程为例,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可结合彝族服饰中经典的红、黄、黑三色展开教学。在讲解美术教材里《色彩的对比》一课时,教师先展示彝族服饰实物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色搭配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搭配规律,如红色象征热情、黄色代表光明、黑色寓意庄重,它们相互映衬,展现出彝族独特的审美。随后,让学生运用彩纸、水粉等材料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创作具有彝族风格的色彩拼贴画或绘画作品。在中高年级,结合《图案之美》等课程,深入挖掘彝族漆器、银饰上的传统纹样。教师详细讲解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纹样的寓意和特点,如羊角纹象征吉祥、火镰纹寓意光明与力量。学生开展纹样临摹、变形与重组练习,发挥创意,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如彝族纹样书包、文具袋等文创设计图。通过这种分阶段、有重点的课程设计,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开展“非遗 + 科技”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引入凉山彝族非遗传承人资源,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能为小学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可邀请彝族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传承人展示漆器的髹饰工艺,从选材、制胎到上漆、绘制纹样,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漆器制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3D 打印技术或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内部结构和复杂纹样的雕刻过程。学生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漆器制作工坊,近距离观察工匠的精湛技艺。同时,借助平板电脑上的绘画软件,学生对传承人展示的漆器纹样进行数字化临摹和二次创作。他们可以自由调整纹样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制作成电子贺卡、动画形象等。此外,通过直播平台,学生与非遗传承人进行线上互动,实时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体验,使传统技艺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组织“校园 + 社区”联动的文化传承活动
将小学美术课堂延伸至校园外,与社区、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传承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环境。以美术教材中《校园里的花》等写生课程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彝族村落。村落里错落有致的彝族传统民居、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都成为学生写生的对象。他们用画笔记录彝族建筑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细节,如屋檐上的木雕、墙壁上的彩绘等。回到校园后,举办“彝乡印象”主题画展,展示学生的写生作品,并邀请社区居民参观。这不仅让学生有展示成果的机会,还能增进社区居民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同时,鼓励学生将写生作品与彝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具有实用价值的美术作品,如彝族建筑风格的立体贺卡、钥匙扣等。组织学生带着这些作品参加社区文化集市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支持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项目。此外,与当地文化馆合作,开展“小小非遗讲解员”培训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历史,再到文化馆为游客进行讲解,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成为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结语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教育的深度对话。通过构建“文化 + 技能”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展“非遗 + 科技”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组织“校园 + 社区”联动的文化传承活动,我们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民族智慧与现代艺术的桥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美术技能,更成为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参考文献:
[1] 叶家琴 , 苟毅琴 , 刘盛世 , 等 . 小学美术社团中传统彝绣纹样的学科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沧源县国门小学为例 [J]. 上海服饰 ,2024,(11):125-127.
[2] 李丽莎 . 凉山彝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D]. 四川师范大学 ,2021.DOI:10.27347/d.cnki.gssdu.2021.000600.
[3] 巫娅婷 . 毕摩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D].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4] 魏娟. 凉山彝族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西南大学,2016.
[5] 商祯刚 . 扎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策略的探索 [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1 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河 池 市 凤 山 县 实 验 小 学 ;,2021:778-781.DOI:10.26914/c.cnkihy.2021.05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