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陈佳婧 代欣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引言
职业院校设计类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专注、严谨及追求卓越,与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通过设计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可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设计领域的发展需求。当前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深入研究并探索优化路径。
1 “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的价值
1.1 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设计类专业学生未来将投身于创意设计行业,对设计作品的品质和创新要求极高。“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专注、执着和精益求精,能够引导学生摒弃浮躁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环节。在课程学习中,学生秉持工匠精神,会更加注重设计细节,不断打磨设计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对专业的敬畏和对品质的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2 促进设计行业传承创新
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工匠精神”蕴含着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在设计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文化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推动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1.3 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课程思政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丰富了课程的思政内涵,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通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设计人才,职业学院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价值,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2.1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入
部分教师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未能将“工匠精神”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中。在讲解设计案例时,仅仅关注设计技巧和创意,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职业价值观。这种“两张皮”现象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创新性
在“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此外,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2.3 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其思政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成效。部分设计类专业教师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挖掘设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也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教师自身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2.4 实践教学环节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设计类专业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2]。当前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整合程度较为薄弱。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和作品产出,而较少关注其在实践环节中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工匠精神的培育。这种分段式教学模式难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领会并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
3 “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的路径
3.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工匠精神理念
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要明确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目标。结合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将工匠精神细化为具体的思政目标,如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创新精神、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在课程教学目标中,体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将“培养学生对设计细节的极致追求,注重设计作品的品质和审美价值”作为课程思政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打磨作品,追求卓越。
3.2 优化教学内容,挖掘工匠精神元素
深入挖掘设计类课程教材中的工匠精神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设计史论课程中,通过介绍历史上著名设计师的故事和作品,展现他们对设计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设计实践课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内涵,如在建筑设计案例中,讲解设计师如何反复推敲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以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同时,将行业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工匠精神案例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
3.3 创新教学方法,践行工匠精神培养
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主体,职业院校应着重强化设计类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育人能力。可通过定期举办思政专题培训、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会,邀请思政领域专家与行业精英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特征与具体要求,并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方法优化。教师需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的培育,在日常教学中以严谨态度、敬业精神及对设计艺术的热爱感染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职业学院应加强设计类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专题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思政专家和行业大师进行讲座,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的方法和技巧。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设计的热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实践教学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在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融入,应着力构建系统化的实习实训体系,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职场情境,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内涵,并体悟行业对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双导师制度,其中企业导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校内导师则从思想引领的角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3]。
3.6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考核工匠精神培养效果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纳入核心评估指标。在评价内容方面,既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与实践技能培养,又着重考察其职业态度、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素养。针对设计类项目,需综合评估作品的技术含量与创新水平,并深入分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专业专注力、严谨作风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从评价方式来看,可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如教师评定、自我反思、同伴互评以及行业专家审核等多维度反馈机制。通过整合多方意见,全面且客观地衡量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向其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其识别不足并制定改进方案,从而推动职业素养的持续提升。
4 结语
将“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类课程思政,是职业学院设计专业实现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的关键步骤。通过设定课程思政目标、改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增强实践教学和改进课程评价体系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品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在未来教学的探索与创新中,职业学院需持续努力,将“工匠精神”深入融合于设计类课程思政之中,以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晶 , 施行健 , 郁舒兰 . 交互设计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路径探索 [J]. 设计 ,2024,37(17):74-77.
[2] 彭曲云 .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 [J]. 大学 ,2023,(33):117-120.
[3] 谢文慧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工匠精神融入旅游类课程为例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13):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