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有效实施策略
幸海蓉
重庆市万州区国本中学附属小学,重庆万州,404000
前言:
语言是数学课堂中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在呈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运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使用多样化方法展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一、保障文字信息具体形象
数学课堂中需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从直观思维转移到抽象思维中,同时借助抽象思维完成知识运用,进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感知、理解等环节,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想要完成掌握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方法,完成文字信息提炼工作,以表格、图像等方式展现出来,提升数学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在掌握概念实质的同时领悟其内涵。如讲述“分数的意义”时一些学生因经验不足,难以清晰理解单位1 这一特定名词,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如图 1 所示:完成知识讲述,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在多媒体的展示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这一特定名词[1]。
图 1 :

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语言文字表达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其原因就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方面,认为语言文字表达不属于施教范畴,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要求并不严格,对表述的完整性关注度不高,只需要保障大致意思相同即可。但是当学生长期处于这一学习状态时,容易出现不良习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要求教师应当承担起学科综合教学重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从要求语言文字规范性出发,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作用与价值。如讲述“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时可以设计一下问题:一是思考为什么会使用“围”?二是是否可以将“围”字换成“连”“组成”?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规范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升自觉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
三、做好解题语感培养工作
语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语言修养,其不仅存在于语文中,也存在于数学学科中。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加之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运用文字叙述的问题,只有经过不断的朗读,依靠语感才能更好的掌握题目具体含义,进而选择适合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如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下习题:在期末考试后,小王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总成绩为 192 分,如果在数学成绩中取出 1.5 分加入到语文成绩上,则两门学科成绩一样,请计算出原来数学成绩为多少?而在解决问题中发现,一些学生并未认识到数学取出 1.5 分以后语文成绩增加了 1.5 分,且总成绩是保持不变的这一关键点,进而出现了解题错误等。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提供解题思路,以此来帮助学生找准解题关键点,可以说数学语感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语感,需要从日常训练等方面出发,以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语感,为解题能力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
四、确保语言文字表达规范
(一)规范书写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从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层面出发,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帮助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与学生沟通中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如在作业批改阶段中,不仅需要做出常规的对错判断,同时也可以利用图案、线段等,做好书写评分工作。如果学生字迹清晰、格式准确,则可以在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表扬,如果字迹潦草、即便结果准确也要增加相应的提示语,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书写等,如在面对线段类型的作业时,一些学生存在并未使用尺子做线段现象,且所画出的线段并不标准,规范性不强、作业卷面较为混乱等。所以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需要明确提出应当使用尺子做线段,并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二)规范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主要是通过课堂与作业评价来展现的,在运用评价语言时需要从保障语言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出发,利用适合的语言帮助学生明确具体方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同时还需要从学生情感等方面入手,在数学课堂中始终坚持平等公正的态度,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心理层面给予尊重。所以在数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确保评价语言的规范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讲述“长方体的认识”时许多学生能够顺利发现长方体 6 个面、12 条棱,而也有学生难以发现。所以教师需要运用规范性的评价语言启发学生,从表扬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入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探索的方法。随后可以借助评价引导其他学生继续研究,并提出问题如果将生活中的长方体的隐藏面、棱去掉,应当怎样画出长方体?在启发性的问题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自信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规范化的语言文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从保障文字信息具体形象出发,做好对比分析工作,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朗读等方式强化学生数学语感,在做好示范与训练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规范性,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樊作林 . 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3,(05):174-176.
[2] 张聪辉 . 小学数学语言文字教学的效用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1):27-27.
[3] 张廷文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 [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 2014,(26):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