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研究
蔺媛
康巴什区第六小学 017000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关键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使命。在核心素养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尚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探索创新策略,以实现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1 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意义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传统文化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创新意义,有力推动着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学生素养培育角度而言,传统文化极大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经典诗词、历史典故、传统技艺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入课堂,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浩瀚文化宝库的大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还能从传统文化蕴含的深邃哲理与智慧中,锻炼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同时,传统文化中诗词的韵律美、书画的艺术美等,能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灵感,全方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 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优势
2.1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展现出独特的创新优势。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涵盖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原本相对单一的教学内容。以古诗词为例,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每一首作品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2.2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显著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内涵为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情境教学法因传统文化的融入而更具感染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生动情境。在教授《鸿门宴》时,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再现鸿门宴紧张刺激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相争的风云岁月,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强化了育人功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创新优势。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宝贵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材的许多经典篇章中。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学生能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白要关爱他人、坚守诚信、尊重师长。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3.1 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其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元素,让课堂教学更具文化底蕴。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无疑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不能仅停留在字词解释和诗意翻译上,要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教授王维的山水诗时,除了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还应引导学生了解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王维创作的影响,以及古代文人寄情山水、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3.2 创新教学方法,活化传统文化教学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焕发生机,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能够使传统文化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逼真的传统文化情境。在教授《木兰诗》时,通过播放精心剪辑的动画视频,展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壮阔场景,配上激昂的古代战歌,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木兰的勇敢与担当。同时,还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绎木兰从军前后的故事,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3 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深化传统文化体验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比如组织“汉字听写大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含义,不仅提高了汉字书写能力,还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诗词飞花令大赛”则要求学生储备大量诗词,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4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传统文化学习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能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文化赋能语文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能够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策略与方法,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光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评《主线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视点》[J]. 徐洪进 . 语文建设 ,2023(20)
[2] 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 [J]. 刘可文 ; 田群香 . 语文建设 ,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