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驱动的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

作者

李梅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实验小学校 重庆 40226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学习理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不足及个性化支持薄弱等现实问题,亟需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转型。研究通过具体课例分析,论证 AI 在资源推送、表达支持、智能备课等方面的有效作用,旨在为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需求

(一)教学方法单一化,创新能力培养缺位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长期固守 " 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 单向传递模式,教学方法呈现明显单一化特征。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与统一进度安排,课堂聚焦知识点讲解及文本表层解析,语言实践训练与创新表达培养往往被忽视。现行模式虽维持了教学规范与内容统一,却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其思维拓展能力、语言创新水平、语境迁移技巧等关键维度存在显著短板。

(二)学生主体性缺失,课堂参与度低下

传统教师主导型课堂结构制约下,语文教育场域长期存在主体错位现象,学生的中心地位未被有效凸显,教师持续承担知识传授与评判的双重职能,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主探究空间被压缩,质疑表达机会缺失,学习驱动力持续弱化,课堂参与度难以提升。

二、AI 驱动的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模式

(一)优选资源,精准推送

在个性化学习模式中,教学资源的高效适配构成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模块,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定、个体认知差异与语文课程纲要要求,筛选匹配教材的微课资源、教学视频与任务单。任务驱动结合分层布置策略完成教学资源的分类推送。平台丰富的资源储备与分层架构,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与课堂参与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提升[1]。

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遴选红色教育微课《抗战英雄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阶段,铺垫英雄事迹认知基础。课堂实施阶段采取差异化策略,分层任务设计形成双轨路径,基础层学生借助视频回放梳理叙事脉络,填写故事复述学习单;进阶层学生聚焦人物品格分析,展开主题研讨与核心语汇提炼,运用平台模板自主汇编研究报告。

课后巩固阶段,教师设计 " 重走壮士路 " 拓展活动,学生可自选读后感撰写、英雄肖像绘制,或调用豆包 AI 工具生成情景对话,多维度诠释对英雄精神的理解。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与教学目标形成动态适配机制,多元媒介支撑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维度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呈现阶梯式增长。

(二)AI 赋能,多元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达行为超越文字输出形态,整合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情感要素等多模态形式,这种复合式训练机制有效激发学习者表达潜能与形象思维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如豆包 AI)为语文教育开辟多元表达路径,借助AI 工具生成图像、参与文字对话,学习者得以将文本解读转化为具象化表征,这种认知外显过程强化了文学感知力与创新意识培养 [2]。

以《少年闰土》教学实践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展开人物形象分析,设计 " 少年闰土形象构建 " 多模态表达任务。学生群体被拆解为两个任务单元:文字创作组通过语言描述刻画少年闰土肖像,视觉化呈现组依托豆包 AI 的文图功能,将 " 银项圈装饰 "" 雪地捕鸟动作 "" 月夜持叉场景 " 等文本细节转化为具象画面。

图像形成后课堂进入交互阶段,各小组展开跨媒介叙事对比,从语言符号与视觉符号双重维度解构闰土形象特质。续写环节引入时空对话情境,借助豆包 AI 构建历史语境场域,模拟鲁迅与闰土跨越时空的潜在对话模式。部分学习者将文字脚本与生成图像整合为数字化视觉作品,在成果汇报环节实现叙事载体的创新融合。这种教学策略突破传统单维度的语言训练框架,有效激活观察力、联想力与跨媒介表达力的协同发展 [3]。

(三)自适应技术赋能,高效教研

自适应学习技术基于数据驱动机制,动态解析学生学习数据与行为轨迹,完成教学目标设定、内容编排与评价模式定制,提升备课效能、完善教学策略框架,延伸教研维度。

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授课前,教师使用植入自适应算法的教学支持系统,诊断学生语文单元学习轨迹。平台自动生成三维教学目标体系,涵盖基础能力层、表达能力层及审美体验层,对应知识建构、情感共振与表达迁移的递进层级。教学资源库结合课文主题语境,智能筛选 " 雷锋精神 " 相关延伸阅读素材、视听资源与图文任务,形成契合认知规律的复合型教学资源包。

在备课阶段,平台推荐指导教师完成学生群体分层建模,部署适区教学设计框架。课堂结束后,平台同步记录学生在阅读应答、质疑互动、写作输出等环节的行为数据,生成多维教学诊断报告,辅助教师进行精准化教研追踪与课程优化调整。

结束语:

综上,通过平台资源的精准推送、生成式 AI 支持下的多元表达,以此优化教学设计,有效缓解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资源匮乏与支持不足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体系将更加成熟,为语文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参考文献:

[1] 冯璐, 李怡炜. AI 赋能小学语文课程全生命周期教学评价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24, (S2): 86-87.

[2] 黄河, 唐悦. 智能绘本:探索AI 驱动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范式 [J]. 新课程评论 , 2024, (11): 32-38.

[3] 殷瑞萍 . 基于 AI 技术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4, (18):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