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证研究
李承洁
云南大学 650599
大理白族自治州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1] 确立了“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性的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努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形成了白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谐共生、双向互济的局面,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其他民族地区学习与借鉴。
一、样本概况
本研究选取了大理重要的白族聚居城镇——喜洲古镇为调研地,向当地 1 所初级中学和 1 所高级中学 12 岁至 22 岁的青少年发放问卷共计 7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692 份,回收率为 98.9%,并针对 10 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个案访谈,获得可量化的第一手资料。问卷Cronbach.a 系数为 0.698,量表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调查对象中男生 289 人,占比 41.76%,女生 403 人,占比 58.24%。白族学生 624 人,占比 90.17%,汉族学生 37 人,占比 5.35%,回族25 人,占比3.61%,其他少数民族6 人。
从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培育的各维度出发设置问题,通过文献梳理、个案访谈、并采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等一系列量化与实证的方法对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二、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分析
1. 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感及中华文化认同感
考察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现状时,考察是否认同祖国是关键。[2] 此次调查,高达 98.85% 的青少年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并从小成长在中国而感到自豪,只有 1.01% 的青少年表示不清楚。就生活学习中,是否愿意宣传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言,97.4% 的青少年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2.17% 表示不愿意,只有0.43% 表示不太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当问到除本民族的节日以外,是否愿意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时,97.1% 的青少年表示常愿意或比较愿意,2.75% 表示不清楚,只有0.15% 表示不愿意。
2. 具有较强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及民族文化认同感
当地青少年不仅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也有很强的认同感。数据显示,对本民族的文化,包括服饰礼仪、婚丧习俗、饮食、行为习惯等,91.18% 表示非常了解或有所了解,7.51% 表示不了解,但会找机会去了解,只有 0.29% 表示不想了解(如图 1)。当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绝大部分青少年都会乐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选择刻意隐瞒的人数为 0(如图 2)。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大部分青少年都以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为傲,会主动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支持各民族间加强交往。
图 1

如果您是少数民族,当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您会乐意让别人知道您的少数民族身份吗?
图 2

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对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包容心,除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外,愿意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数据显示,95.24% 的学生表示会接纳其他民族文化,84.54% 认为各民族文化差异不会影响自己的社会交往。
3. 具有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养成非常重要”。[3] 加强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教育至关重要,通过示范引领,坚定民族团结观念,强化
使命担当。
本次调研的青少年有汉族、白族、回族、彝族、傣族等,其中白族占比高达 90.17%。95.23% 表示交友过程中,除本民族朋友外,还有其他民族的朋友。对于“各个民族混合上课、混合学习、混合住宿、混合活动”的观点,88.15% 的青少年表示赞同,8.53% 表示不清楚,3.03% 表示不太赞同,0.29% 表示不赞同。当遇到本民族朋友与其他民族的朋友发生矛盾时,89.31% 表示会理性判断对错,调节矛盾,6.79% 表示会毫不犹豫支持本民族同学,1.01% 表示会激化矛盾,0.72% 表示不介入。由此看出,大理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青少年都有很强的民族团结意识,愿意和不同民族的同学交往。在面对不同民族同学间的矛盾时,绝大多数同学能理性对待,族际互助发展意识高,自觉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4. 白族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谐共生
白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文献名邦”之大理。调研中,当提及白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时,91.04% 的青少年认为白族文化贴近生活,65.17%认为白族文化比较亲近,52.89% 认为比较朴素。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白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民族,和谐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较为良好。”概况来说,白族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人民团结友好,具有开放包容、兼容并蓄、以和为贵等民族特性。
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大理的思想文化根基。白族文化中包含的和谐元素具有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特点。调查显示,91.04% 的青少年认为白族文化是一种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与团结进步起促进作用,只有 1.74% 不太赞同或完全不赞同该观点。90.03% 认为白族传统文化中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元素。除 20.09% 认为白族文化对自己的社会生活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没什么影响之外,68.64% 的青少年认为白族文化对自己有积极影响。此外,绝大部分青少年都认为白族传统文化,包括白族历史、建筑、服饰、语言、民风民俗等对于促进不同民族间和谐交往有重要作用。
白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互融互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谐共生。访谈发现,大部分青少年都不认为白族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大于中华民族文化,而认为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在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基因库的同时,与中华文化相呼应,有双向交流互动与影响。98.55% 的青少年认为有必要传承白族传统和谐思想。
三、结语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应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和培育对象。研究发现,大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当地青少年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感、中华文化认同感、民族身份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及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白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互融互通,白族传统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大理州人大代表视察组 , 关于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9-9-2.
[2] 骆育芳. 加强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J]. 硕士学位论文, 2017-5-22(19).
[3] 习近平 .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N], 新华社 ,2020-9-26.
李承洁,1988 年11 月21 日生,女,白族, 籍贯(云南省大理市),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毕业院校:,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基金项目:2022 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理白族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证研究与经验启示”(2022J004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