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互联网 +”时代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

作者

包晶晶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730300

就业问题是每个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一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同时也限制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而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怎样有效落实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需要以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为基础,为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进而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一、强化现代化实践教学与心理辅导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首先就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悟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从中明确自己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就业主动性,促使其在学习中能够将各种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从而进一步凸显学生的竞争优势。因此,当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时,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教师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或相关就业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结合现阶段的就业环境帮助学生明确求职要求,同时为学生传授一些就业经验。当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到企业中体验岗位实习与现场招聘,在学校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就业铺平道路 [1]。除此之外,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在学校的就业教育中心增设心理辅导部门,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平台,同时也可以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心理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其做好就业准备,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面对就业挫折时可以平和应对,减少负面情绪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

二、构建网格化管理思维与服务组织

在“互联网 +,,, 跨界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所以高校需要及时转变思想,通过构建网格化的共同体管理思维与分层一体化的学生自主服务组织,实现对教育模式的优化,进而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切实保障。在管理工作中,教师需结合网格化管理理念,将高校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形成网格化、分层一体化的服务组织。同时在管理工作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信息,将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并在不同的网格中明确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实现从学业、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紧接着,教师需要在这一层网格的基础上划分第二网格,在这一网格中教师与班干部作为主要负责人,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充分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结合其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与支持。除此之外,在学生管理中,教师也要结合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精准化的落实育人目标,依照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重点关注高年级的就业教育,不断强化其对就业的认识,从而为“互联网 +,, 时代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利用数据平台强化教师信息素养

“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不仅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也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高标准,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质量,教师应合理利用数据平台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搜索工具与信息资源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在信息化处理的帮助下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重点讲解。

除此之外,教师在就业教育中仅仅依靠书本备课是远远不够的,在“互联网 + ”背景下,教师要学会运用数据整合教学资源 [3],从而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加满足其学习需求的教学课堂。比方说,对于需要构建数据模型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资源并不能确保学生完全掌握,同时也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及其他数据平台,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并通过立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增强学生主体地位与实际话语权

现阶段,高校学生普遍为 后”,他们的个性化素质更加突出,并且具有强烈的表达预防与个体意识 [4],同时在“互联网 + ”的影响下,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十分丰富,也因此知识面更广,相对于以往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所采用的模式都偏向于单一性与强制性,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得不到个体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对就业的抵触感,并不利于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由于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如果在这时将学生看作就业教育的客体,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也应提升学生的实际话语权,将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转移到他们的实际学习中,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空间,才能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中,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对实现学生就业的自我管理与自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 + ”时代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工作应转变理念,站在精准育人的角度分析学生就业发展情况,并通过强化现代化实践教学与心理辅导、构建网格化管理思维与服务组织、利用数据平台强化教师信息素养、增强学生主体地位与实际话语权等方式,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满足其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构建多层次开放性的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媛媛 .“互联网 +,,, 视域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4,(02):44-46.

[2] 朱琳, 华涓.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36(19):161-163.

[3] 梁婷婷 .“互联网 +η 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教育与管理工作分析 [J].中国新通信 ,2023,25(01):152-154.

[4] 李振东 .“互联网 +η 视域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37):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