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甘瑜芬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引言:

以“数字一代”小学生为核心的小学生,将遭遇“数字化”时代的一系列问题。作为 21 世纪的学生,他们正在经历数字时代的浸润,道德认识与法律意识深受数字时代的网络生态和数字化的影响。当前这些挑战需要不仅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传授与接受,更多的是一种网络行为理念、文化内蕴及其感受和体验,而非简单的知识点记忆。需要从全人教育的视角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一、数字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多学科协同培育核心素养

大数据技术能够结合信息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跨学科合作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条件。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可以在基于学科的大数据学习中将数学建模知识、信息技术与知识以及社会伦理知识整合起来,比如,在学习网络道德行为时,要求学生既能通过大数据的算法挖掘知识理解什么是需要法律保护的网络隐私,也能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制定公平合理的网络行为算法。

(二)法治思维与数字素养同步提升

信息技术使得法治教育更加实证化、实践化,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动手与动脑的过程来更好地体会法律制度的规则及其内涵。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将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法律制度还原为可见、可感、可用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适用原理;或者借助虚拟的数字技术再现或重组数字化的生活情境和社会纠纷,探讨当代人受到的自由与权益等方面的真实利益损失,以及权利正当性论证过程中的自我确证。

二、数字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途径

(一)情境创设与实践探究

虚拟现实,营造“做中学”的具身化道德与法治情境。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能具体行动的法治情境,为抽象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提供可视化的学习条件。如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我们的守护者”的主题,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法庭情景,要求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旁听人员,针对课堂上学生已学习过的“学校安全,与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辩论,实时接入法律查询软件,查寻与本问题相关联的法律法条,参考数学逻辑推理寻找能够支撑推理的有效论据等。如在模拟“校园欺凌”案例中,利用信息技术,找出监控录像的证据,借助语文课的议论文写法陈述辩护意见,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学校的规范和规定等,实现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法律处理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主题式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

项目的主题式课程设计促进各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创设系统化的项目性学习。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智慧社区共建”项目为例,设计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规则意识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编程技术学习以及科学课程的工程技术学习等,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案例分析社区公共设施的矛盾使用,并利用编程语言设计出“智能垃圾分类机”,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数学模型,改善垃圾处理方式,利用社会调查,了解居民需求,撰写《公共设施管理条例》议案的项目设计方案;提供学习资源有课本中的图文案例、社区实地考察视频、《法律解析》的微课程以及开源硬件的使用手册,建立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服务;在课程中进行知识、技术和合作能力的整合,使知识深度内化。

(三)动态评价与个性化指导

学习分析通过数字技术不断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测,给学生反馈和建议。在《我们是公民》课程中,教师借助学习分析系统的记录功能,跟踪学生在“我的模拟公民身份”等实践中行为的发生记录:当学生进行“我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实践任务时,学习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应用法律知识的次数以及反思日记,通过自然语言的智能分析来归纳学生道德抉择正确性以及法治知识应用的成长历程;对符合学生特征的学习评价人工智能系统AI 辅助评价,也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为学生推送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针对那些规则意识淡薄的学生,推送一个“闯关游戏———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其认知;对那些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送一个“我的社区安全系统———进阶任务”。同时,评价分析通过学习分析图表,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识别成长在道德法治知识、数字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诊断结果;给教师提供数据信息,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指导,即“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学生反馈”的循环指导循环,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公民道德法治教育中得到适宜的滋养。

三、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不仅变革教学形式,而且转变教学的目标,融合课程共同活动,在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中的真实实践中,深化学生对规则和权利的体验,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与教师共同扮演设计师。但是必须警惕技术使用中工具理性的侵蚀,必须进一步处理好技术工具与人性的关系,处理好地区教育资源不均带来教育公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菁菁 . 跨学科视域下的“1+N”教学模式探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 综合 ),2025,(Z1):72-75.

[2] 刘大春 .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整合教学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