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美术教学拔尖创新少年的培养

作者

苏丹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2022 年版艺术课标》明确提出 " 以美育人 " 的核心理念,要求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审美引导,帮助学生建立 " 发现美 - 感知美 - 创造美 " 的学习闭环,在丰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提升其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学实际,科学运用美术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亟需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拔尖人才。教师既要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实现受教育者能力的多维提升。其中,教育理念的转变尤为关键,需要通过多元化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美术拔尖人才的身心协调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学校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这类人才往往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为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践行《2022 版艺术课标》的 " 认识 - 理解 - 应用 -实践",实施路径和构建能力导向的培养,体系为国家艺术创新力提升贡献力量,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一、构建多元化资源体系,建立长效兴趣培养机制

小学美术课堂应营造宽松的创作环境,通过 " 创作实践 - 情感表达 - 作品交流 " 的教学闭环,满足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基于核心素养的 " 以生为本 "理念,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多媒体情境化课堂,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形、声、光等元素,突破时空限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建立" 作品欣赏- 问题引导- 创意实践" 的教学流程。

教学实践表明,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坚持以培育美术拔尖创新少年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学好艺术课程的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设计的新颖有趣的作品展示区,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出现,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在他们在完成作品创作后,将作品放在学习桌上或者黑板上展示,根据评价表来进行综合性总结评价,对典型的问题指出、分析和更正,对突出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表扬,提高评价的实效。

二、运用多元评价,促进拔尖创新少年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为探求多元评价的有效实施,进一步的落实艺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全面培育美术拔尖创新少年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核心民主、平等的评价环境中,教师要包容、理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个性成长,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积极开展立于学生成长的评价环境,建立在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导向标准,让学生创作热情高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创造的潜能,让他们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组织开展综合学习性学习活动,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教师应该走近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 , 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各学科的内容衔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艺术活动,感受美、表现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紧密联系生活,走进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实施小学艺术综合课程,目标是全面提升美术拔尖创新少年。学生可以是掌握一种或多种的艺术语言,小学的艺术课程不只是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影视等组成的,是由一个多个或多个艺术门课程的组成的,对于多种艺术语言的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融入自然、音乐学科、社会、人文教育等贯穿这个教学中。有计划指导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教学教育元素,只有科学有效的融实现学科融合的综合练习,才让他学生在艺术课堂中逐渐形成个人的发展和社会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

四、重视美术体验,拓展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 加强课堂演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 , 教师的课堂演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美术教学环节的课堂演示 , 可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 ;四年级在进行色彩教学时 , 教师可利用两种颜色的调和变化、画面中的颜色深浅对比 , 巧妙地描绘出主体的特点 , 并且边示范边讲解 , 使学生认识到颜色调配可产生神奇的变化 , 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想法 ,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2. 将作品与情节背景联系 , 增加教学情趣。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 , 加上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 , 因而作品展示出来 , 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如果教师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去分析 , 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师可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 , 即:介绍美术作品的趣闻轶事 , 激发学生的创作作品的内容。学生一旦被作品的情节过程所吸引 , 就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课堂上来。

小学美术拔尖创新少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和持续支持。通过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与创作热情,夯实其专业基础技能,拓展艺术视野与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实践展示平台,并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方能有效促进美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小学美术教学参考》美术出版社2004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