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想腐”的实践成效

作者

李秋艳

中共威信县委党校 云南昭通 6579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巨大勇气开展了反腐斗争,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一体推进“三不腐”,“三不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三不腐”是连接贯通的统一体,“不敢腐”是前提,“不能腐”是关键,“不想腐”是根本,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凸显标本兼治一体化推进的系统工程。“不想腐”重在思想根源,思想问题往往难以短时间实现转变。新征程、新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风腐问题始终是我们党要与之作斗争且不能输的攻坚战,风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个体思想问题,要严防风腐交织、互相演变,思想上的自觉仍起靶向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了多次教育活动,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诸多丰富的思想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即为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清除影响我们党先进性、纯洁性杂质;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奠定基础,新时代以来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上,实践和成效有目共睹。

一、用远大理想强健精神之“钙”

我们党诞生之际就将马克思主义深深根植于自身“魂与脉”之中,将实现共产主义树立为自身最高理想,并久久为功地为之奋斗,共产党向来不屑于隐藏自身理念,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旗帜鲜明地展示自身政治信仰、价值愿景、行动纲领。老一辈革命家将“革命理想大于天”展现得淋漓尽致,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传承老一代革命家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远大理想视为一生志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思想教育上下足“猛料”、深耕细作,目的具有一致性。针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进行教育整顿,旨在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监督能力和水平,谨防“灯下黑”。

个体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都在理想信念的映照下得以彰显,那些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的人,既不会偏离政治正轨,也不会在人生顺境中迷失自我、滋生骄纵之气、不顾脚下,在遭遇荆棘和逆流时有偏向虎山行的冲劲,能在夸赞声中保持谦虚与清醒,共产党人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与坚定信仰,能坦然直面已知的困难与潜在的危机,以镇定自若的姿态化解风险挑战,充分展现政治本色;反之,一旦信仰缺失,思想便会陷入虚无与空洞,思想变质往往会引发行动变质,内因变化,往往外显为行为。政治变质、道德堕落、经济贪婪不堪、生活奢侈腐败等风腐问题将接踵而至。从典型案例及忏悔录中显而易见的道理,理想信念不坚固往往引发歪风、腐败,风腐不正者终将被腐败吞噬殆尽。风腐问题要根除,就要在根源上去防止思想滑坡,避免麻痹思想,时刻关注思想滑坡引发的一系列危害、以常抓不懈的精神抓理想信念,主动向先进典型、榜样模范看齐,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指示精神作为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自身的行动方向,“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时刻警醒自身,端正思想、保持坚定定力、无论何时要坚定的把位置摆在人民这一边,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站在党和人民身边,面临考验时是否时刻和党中央站在一起、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是为民服务,没有特殊的利益,牢记此项任务,才能以此为抓手改进工作作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意志。

二、用道德修养拂去心灵之“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个体道德修养的提高能在“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前保持定力,尤其在市场经济考验下,道德心灵难免沾染“尘埃”,如何保持不被名利诱惑迷失人生航向,如何克服浮躁之气稳住本心,提升道德修养是重要途径。在“两个大局”形势与任务下,思想道德上的建设已然是重中之重。继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便号召全社会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

涤心灵之“尘”,需以自省为镜。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是自我教育、自身革命的综合过程。它包含五大维度:其一,是知识汲取的学习过程,需广泛吸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文化等有益知识,并将所学贯穿个人道德素养提升全过程;其二,是审视自我的过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其中能深入自我批评者多为时刻反思自身、自我剖析者,这类人通常各方面的进步会比较快,剖析身心状态、角色归属、人际交往及社会活动;其三,旨在深刻认识自我,既要清醒认知行为产生的结果并主动承担责任,避免被个人私欲与偏爱左右。以实践、自省和社会标准重塑认知;其四,是自胜的过程,在自我批判与提升中实现小我向大我的升华;其五,是人生实践的过程,以崇高道德标准要求自身,在持续学习与进步中,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融合、相统一,实现自身价值。

阅读经典与学习榜样,是涤心灵之“尘”,提升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开展了读原著、悟原理的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经典,汲取经典、原理中的能量,滋润心灵,冲刷心灵之“尘”。一直以来,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众多道德高尚的典范不断涌现,如:刘金国、邓小岚、张桂梅、牛玉儒等等优秀干部、优秀党员。但党员干部队伍中仍有行为失范、道德滑坡、甚至造成极为恶劣影响的反面案例,对此,要心明眼亮、敢于直面、正确解决干部失德失范事件,也有甚者引发作风问题,进而堕落入了腐败的黑洞。轻微的道德失范虽未违法,但对党员干部历来要求严格,党的百年史上,纪律严明是优良传统,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六大纪律”,其中就有生活纪律,严管就是厚爱与保护,谨防小问题演变为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9918.5 万名党员,在管理教育上是我们党要面对的独有难题,绕不开、躲不掉,只能迎难而上,党员倘若不自觉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放纵自己,小切口将会演变为大破口,将必然逐渐滑向腐化。《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第7 条明确要求,“要廉洁修身”,生活纪律上亦有规定。思想道德建设中“关键少数”的作用不可忽视,以上率下的建设者、更是示范者。“守住拒腐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勤掸‘思想尘’、多想‘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真正将“做官”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汲取并扩大正能量,在实践中真正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三、依党纪国法树立心中之“尺”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敬畏律法、敬畏党纪国法是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社会实践的前提,不敬不畏者也必将受到惩处。回顾百年党史与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党和国家向来注重依法治国,在持续探索依法治国实践中,取得诸多成果。“不想腐”在学习党纪国法上的体现,尤为重要的则是知不可为、知底线、红线,党纪是对党组织以及党员所设下的硬规矩,学习党纪国法以正心中之“尺”,是实现自我约束、规范行为的必要举措。

心中之“尺”是衡量能否守纪律、讲规矩的灯塔。而党纪国法作为这把“尺”的具体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学习党纪能明确党的纪律要求,明确什么可以为,坚决不能做的是什么,从而坚守政治立场,树牢宗旨意识,使个体从思想上产生拒腐防变的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几次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废除了与新要求不相适应的一系列条例,为的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求变、增强“不想腐”的法治意识。国法则是为全体公民划定的行为边界,党员干部既有政治身份,亦是普通公民,不仅要遵党纪更要守国法,进而才能将党纪国法内化为心中之“尺”,实现自觉遵循,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思想境界。

新时代,党和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人们心中树牢法纪意识开展了诸多行动,如扫黑除恶行动,还修改完善了法规、条例等。“扫黑除恶”行动不仅为营造良好氛围贡献极大,更为反腐做出卓越贡献。“年轻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身为党员干部,更应警醒、更应知纪明法,才能筑牢思想根基,实现“不想腐”。

四、用理论知识锻造廉洁之“魂”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2016 年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个体的成长之路,始终离不开新思想的滋养,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方能永葆政治本色与思想活力,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全党上下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体学习是组织每年的重要工作,既要学深悟透经典内容,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扎实学习“新思想”。

以“新思想”为精神灯塔,在学习中涵养政治定力,持续深化政治自觉与责任担当。“新思想”涵盖方方面面,党员干部需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从中汲取力量,扩大自觉因子,树立坚不可摧的政治自觉。历史充分证明,一刻也不能停止对“新思想”的学习,以学维护“两个确立”、履行“两个维护”的责任使命;通过悟透“新飞跃”筑牢思想自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筑牢思想根基,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指南,勇担使命,既做矢志不渝的信仰坚守者,更做躬身力行的忠诚践行者,让先进理论始终领航事业发展;在实践中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以高度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将所学所悟贯穿学习生活与工作实践,党员应明晰自身责任担当,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奉献、服务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坚守为民初心。

五、用警示教育排除思想之“毒”

“以他人为镜,窥以得失”。警示教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通过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等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和公职人员对照反思,及时敲响警钟,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当前,警示教育实践日益成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推出《永远在路上》《反腐为了人民》《追问》等系列专题片,各省也结合本土案例制作教育片,还编辑出版警示书籍,持续释放出反腐“严”的强烈信号。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督执纪,营造“不敢腐”的高压态势,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另一方面,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真实可溯源的堕落历程为镜鉴,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思。此外,各地党组织充分利用主题党日这一载体,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讲授廉政党课、撰写述廉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规范自身言行。

以真实案例为镜鉴,用纪法标尺敲响警示之钟,警示教育片中那些已腐之人,一步步被腐败吞噬都源于精神之“钙”不足、思想蒙“尘”、心中无“尺”等,从反面案例看,贪一时必毁一生。当然,警示教育不为已腐之人,而为警示后人,利用反面案例,剖析自身、保持清醒、以此为戒、教育后人才是目的。

通过简要梳理“不想腐”的实践成效,足见,我们党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中取得了卓越成就、成绩斐然,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指日可待。“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 的群众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 2012 年提高了 22.4%”。“2024 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94.9% 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一组数据是我们党开展风腐同查同治取得的成绩,是人民群众的肯定,同时如何才能“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如何才能持续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要求我们守正创新、持续纵深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持续深入一体推进“三不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49.

[2] 习近平 .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N].人民日报,2022-03-02(01).

[3]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0 .

[4] 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J].中国纪检监察,2022(21):29.

作者简介:李秋艳,女教师硕士研究生。

课题项目:本文系课题组获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立项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想腐’实现路径研究”(2025YNDXXT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