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

作者

华立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引言

思想政治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是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总阵地,而高校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引路人。但是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不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一、“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大思政”引领下,对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而言,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教育能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应当全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如此教师方可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然构成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当下的高等教育并非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愈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唯有打造出一支具备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更为全面深入的教育引导。这样高等教育便能朝着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迈进,达成真正的内涵式提升。

(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大思政”的引领之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保障。高校教师,不但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职责而且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这些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能够更为有效地培育出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达成教育目标、培育杰出人才方面具备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其进行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这之中,最为明显的是“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 [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底,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其数量在不断攀升,形成了良好发展局面。2012 年,我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数量为 8 万人,2021 年,我国高校专职思政教师以及兼职思政教师数量为 12.7 万人。另外从高校全体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来看,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关注思政内容,并在工作闲暇之余学习思政内容,这一现象为“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了新局面。

虽然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以及其他教师队伍愈加关注大思政内容,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但是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依旧有部分教师思政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及队伍建设凝聚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在未来发展中,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应当优化整体结构,关注长远发展,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三、“大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路径

(一)院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机制

在“大思政”观念的引领下,毋庸置疑,为了确保高校教师能够于新时代背景之中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教育作用,针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应当予以系统且深入地规划以及切实地落实。首当其冲的是展开顶层设计,高校要将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核心原则以及分阶段的任务加以明确且将其融入至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之内。这一设计需以培养品德和才能作为核心要点,强化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与职业操守,达成其与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为了对政策框架予以优化,高校有必要制定一连串切实可行的政策。这当中涵盖了完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思政表现和师德归入考核体系并且施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的制度。设立奖励基金,用以激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获取更大的突破。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性亦不容忽视 [2]。高校需要拓宽招聘渠道,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人才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为新教师给予全面的岗前培训,为中青年教师打造出职业发展的平台并且为资深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合作契机。高校还应当着重关注师德建设,通过定期组织教育活动的方式来弘扬高尚的师德并树立起榜样,进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要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建跨越学科、领域的团队,以此来整合资源并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创新能力。这些综合性的举措将会有效地推动高校教师队伍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教师层面:深究学问,与

1. 要有过硬的政治能力

在“大思政”思想的指引下,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这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不断进取,持续提升学术造诣和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坚实的政治修养。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从而能够精准地把握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动态,紧紧跟随时代的变迁并敏锐地捕捉形势的细微变化。保持政治方向的坚定性以及政治立场的稳固性是教师必须坚决坚守的底线。这要求其凭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心,助力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深入剖析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引领教学和科研工作[3]。这样才能够培育出既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兼具优秀政治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出力量。

2. 要有扎实锤炼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毋庸置疑,高校教师身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以及教育事业的传播者,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对教育教学的直接影响更是极为显著。教师理应致力于深化专业知识,紧紧跟随着学科前沿的动态以此确保教学内容不但准确而且富有时代性。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勇于进行创新,采用诸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强化科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还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教师还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以参加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来持续不断地拓宽自身的视野,增进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并推动个人的专业成长。在“大思政”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师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持续不断地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能力,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 要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应当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紧密地紧跟时代步伐并持续地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他们应当主动地参与各类培训、研讨会以及工作坊,和同行交流心得并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途径,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还需要加强自我反思,不停地审视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保证教育内容与“大思政”的要求相互契合。通过这样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政府层面:有效引导,实时监督

在“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前行,论及高等教育教师团队发展的相关事宜,政府在所发挥的作用上具有关键性的分量,力图让教育工作者队伍跟上时代节奏并不断进步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实力。因此,政府必须多角度分析,同步推进指导和监管两个任务,从而为该队伍铸就牢固的基石。政府的首要之务在于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以便为高校教师队伍指明清晰的发展方向。这涵盖了针对教师队伍的结构、专业能力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来制定具体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尤为着重地强调对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的鼓励与支持,进而形成全面、深入且持续的育人环境。政府还应加大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方面所进行的投入 [4]。政府应当构建起包含多个层次以及形式的培训体系,以此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素质的提升。在进行有效引导的基础之上,政府还需要构建完备的监督机制,要定期对高校教师队伍展开评估与检查以确保政策能够切实地落地。在监督的过程当中政府应当全方位地关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个体的发展,及时地发觉并解决问题。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教师和团队应当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用以激发更多教师的教育热忱,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政府还应当积极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信息化进程。通过建立教师信息数据库,达成动态管理以及精准服务,不但能够提升管理的效能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贴心、精准的支持。

(四)社会层面: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于“大思政”理念的引领之下,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而言,在社会层面其重要性极为凸显,关键之处在于要营造出一种全方位尊师重教的优良氛围。社会作为此一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参与方,理应积极地有所行动。不但需在观念层面将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予以树立而且在实际操作当中也要对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吸引力加以提升。这便要求社会借由多元化的渠道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地对教师无私奉献、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予以弘扬以使社会各界能够深切的意识到教育工作对于社会进步以及国家发展所起到的基石性作用,进而促使公众对教师工作产生尊重与支持之情。在社会层面,建立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可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颁布更为具体且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诸如合理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机会、健康保障等等,从而为教师构建一个既能够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又能够舒心生活的职业环境[5]。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进而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维护教师权益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增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幸福感与归属感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四、结语

以“大思政”为引领,我国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尚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因此,各大高校需紧跟国家号召的步伐,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改善教师团队构成,加大力度发展后备人才,调整教育体系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许嘉慧 , 王桐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的融合策略 [J]. 上海服饰 ,2024,(08):168-170.

[2] 刘德会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研究 [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02):32-34+78.

[3] 王少华 . 高校关工委助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着力点探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08):177-180.

[4] 赵鑫 . 大思政要求下民办高校体育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3):66-67.

[5] 邬旭东 .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J]. 蚌埠学院学报 ,2021,10(04):10-13.

基金项目:2024 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Z2024069

作者简介:华立平,男,1978.11-,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