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路径与实践研究
冯花
靖远县东湾镇东湾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的,需要借助直观体验建立起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体验式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情境感受和问题探究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搭建从生活经验到数学认知的桥梁。在该背景之下,探究和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路径,不仅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更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感受和感知数学的价值,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一、操作体验筑基础
操作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摆弄、移动、拼接实物或者是学具,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动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当中感知知识的本质,建立从动作到思维的联结,为理解数学原理筑牢认知基础。
以“平移”为例,为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操作体验筑基础”的策略。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详细深入的观察课本当中的电梯升降、抽屉推拉的图片,以此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1]。随后,发放提前准备好的学具(方格纸、画有小汽车、五角星等图案的小卡片和直尺),让学生将小卡片放置在方格纸上:“试着把小汽车卡片向右移动 3 格,看看位置有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直尺对齐卡片边缘,数准移动的格数。接着,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任务:“把五角星卡片先向上移2 格,再向左移4 格,观察图形形状和大小是否改变?”学生操作后发现:“图形没变形,只是位置变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即用卡片模拟教室座位调整,描述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通过反复的移动、反复的观察和反复的描述,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总结出平移的特征,将原本抽象的平移概念转化为可以进行感知的操作体验,夯实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二、情境体验促理解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实场景或者是模拟场景,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在情境参与的过程当中感知知识的运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深化对于数学原理的理解,能够实现从生活到数学的认知迁移,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的成长及发展。
以“分数基本性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体验促理解”实现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圆形纸片模拟蛋糕,并在课堂伊始的时候分发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提出如下问题:“3 个学生分 1 块蛋糕,每人分得多少?”学生需要在该纸片上折出 1/3 并进行涂色。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创设全新的情境:“如果再来 3 个学生,现在 6 人分 2块同样的蛋糕,每人能分到多少?”学生会在该问题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用 2 张圆形纸片代表 2 块蛋糕,每人分得 1 块蛋糕的 1/3 或 2 块蛋糕的 1/6 。通过对比发现:“1/3 和 2/6 的涂色部分一样大!”教师此时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是 9 人分 3 块蛋糕,每人分得的部分和之前相等吗?”学生继续用纸片验证,得出“1/3=2/6=3/9”。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结合分蛋糕时蛋糕总数和人数同倍增加,每个人分得的量不变的情境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
三、探究体验培思维
探究是指一种主动寻求知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 , 目的在于探究问题的本质、发现新的知识和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2]。教师可以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设计阶梯式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探究探索的过程当中主动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
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探究体验培思维”是很好的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观察提前准备好的纸盒,观察的时候可以提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避免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学生通过触摸、计数得出“6个面,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的答案。其次,教师可以提出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的任务:“怎样算出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有的小组会用直尺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之后相加;有的小组会直接把纸盒拆开,展成平面图形,在展开图上标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发现可分为3 组相对的面,从而先算一组相对面的面积和,再乘 2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归纳,即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详细讲解计算思路与步骤,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补充提问,同时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如直接测量计算虽直观但操作繁琐,展开图计算更简便且易于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 × 宽 + 长 × 高 + 宽× 高) ×2 或长 × 宽 ×2+ 长 × 高 ×2+ 宽 × 高 ×2
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可参与。未来,教师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践,让体验式教学在课堂当中生根发芽,助力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收获成长以及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巧菊 . 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 ,2020,(30):95-96.
[2] 袁守静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