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苏彦芳
惠安县第三实验小学
引言:传统德育采用“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模式,这种做法容易扼杀学生的独特性,使得德育变成形式化的行为训练。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者,其德育方式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班主任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回应新时代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同时为破解德育“同质化”困境提供实践层面的思路。
一、构建个性化成长档案,实现德育认知的精准化
在积极心理学的优势视角下,班主任需要建立动态化的个性化成长档案,将学生的性格倾向、兴趣特长、思维方式等纳入观察范畴,为针对性德育提供依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性化成长档案可运用“三维记录法”:基础维度记录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常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同伴交往等方面;特质维度聚焦学生的独特表现,诸如善于倾听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扮演的角色、热衷探索的学生面对新奇事物时的反应等;发展维度追踪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变化轨迹。以“责任感培养”主题教育为例,成长档案会记录不同个性学生展现责任的具体方式:内向学生或许通过默默整理教室的行为体现责任,外向学生则更愿意通过组织活动承担责任。班主任定期梳理档案时,能够发现内向学生的责任表现往往被忽略,进而设计“细节中的责任”分享会,让这类学生的特质得到关注。借助成长档案,班主任能够避免用单一标准评价学生,转而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德育引导方案,促使德育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二、设计个性化德育任务,搭建个性施展的实践平台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学应当落在学生能力可及的潜在区域,德育任务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最近发展区”。
在“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设计“多元诚信实践包”:语言型学生能够参与“诚信故事创编”,借助文字构建诚信场景;行动型学生可以负责“班级诚信监督岗”,通过日常观察记录诚信行为;思辨型学生能够组织“诚信困境讨论会”,探讨生活中的诚信难题。任务实施阶段,允许学生跨类型尝试,不过不强制要求全面参与,如有的学生选择同时参与故事创编和困境讨论,在文字表达里融入思辨视角;也有的学生专注于监督岗工作,从具体事例中提炼诚信标准。班主任进行任务反馈时,重点肯定不同任务中体现的诚信:故事里的诚信价值观、监督中的诚信坚守、讨论中的诚信思辨,让学生认识到诚信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这种个性化任务设计,既保证了诚信教育的主题统一,又为不同个性学生提供了施展空间,使德育要求与学生个性特质产生共鸣。
三、建立对话式德育引导,促进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
传统说教式沟通易引发学生抵触,而对话式引导则能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传递德育理念,这种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是基于平等关系的思想交流,通过倾听、理解、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个性发展与社会共性要求的关系,培养兼具个性与社会性的健全人格。
在处理“集体与个性”的冲突时,班主任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分三步开展对话:首先倾听学生坚持的理由,理解其个性需求中的合理成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想法如何与小组目标结合”,探讨个性表达与集体合作的平衡点;最后鼓励学生尝试修改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协调效果。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坚持用漫画形式呈现成果,与小组的文字报告计划冲突,班主任通过对话引导其发现“漫画 + 文字”的融合方式,既保留了个性表达,又满足了集体需求,在这种对话过程中,班主任不压制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让学生明白尊重共性是个性健康发展的保障,使德育引导更具温度和说服力。
四、培育个性化班级文化,营造包容生长的德育生态
班主任应着力构建“和而不同”的个性化班级文化,确立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为个性差异预留表达空间,让学生在包容的环境中学会尊重差异、欣赏独特,形成良性的德育文化生态。
在培育个性化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可从物质环境与精神内核两个层面展开:物质方面设立“个性展示区”,允许学生按自身方式布置:喜爱自然的学生摆放植物并附上观察日记,爱好手工的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创意;精神层面建立“差异欣赏机制”,比如每周开展“我的独特发现”分享会,学生能够分享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班级公约制定过程中,采用“共同底线 + 个性补充”模式:先确定“不欺凌、不撒谎”等共同准则,再允许学生添加个性化条款,像“表达不同意见时要说明理由”“尊重他人的安静权利”等。班级出现观点分歧时,班主任组织“差异价值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想法的互补性,并以此建立良好的德育生态。
结束语
小学德育工作转向差异化引导的当下,班主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十分关键,通过构建个性化成长档案、设计个性化德育任务、建立对话式德育引导机制、培育个性化班级文化这四条实践策略,能让班主任在坚守德育共性要求的同时助力学生个性绽放。未来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创新,让德育工作更有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伟悦 . 文化传承德育养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策略[J]. 吉林教育 ,2025,(16):86-88.
[2] 毕延俊.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路径[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6):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