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幼小劳动教育策略
安艳
会宁县草滩镇中心幼儿园
从幼儿园升至小学,幼儿面对的不仅是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还包含学习方式、课堂规则等一系列变化,易于产生“坡度效应”。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性活动,锻炼幼儿的抗挫心理、纪律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等,多元渗透劳动元素,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为基础,深入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含义与价值。同时,结合幼儿的年龄段特征与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融入生活元素,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触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有条不紊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性活动开展的意义。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的实用生活技能,开阔幼儿的知识眼界,还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打下基础。因新时代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单纯局限于外部环境启导,还注重幼儿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与意识强化。这意味着,教师采用幼儿可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参与符合自身现实能力的劳动活动,尽可能地让幼儿的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得到有效增强,还能通过基础劳动活动,加深幼儿对劳动主题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拓展实施的路径。幼小衔接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磨练幼儿的劳动品格,还是为了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接受系统化学科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秉持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劳 动意识还要采取幼儿感兴趣的劳动指导方式,激活幼儿内心的劳动热情,以此使幼儿对劳动体验有自发性、深刻性的持续认识。
(一)自理劳动。幼儿劳动教育应紧密关联幼儿已有的劳动经验,以“自理劳动”为方向,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事做起,找一找有哪些事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如“我可以自己上厕所”“我能自己吃饭”“我可以自己整理书包”等,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听取幼儿的针对性回答。待幼儿细 述完自己能一个人做好哪些事,教师再顺势提问:“那今天午休时间,你们自己吃饭,自己铺床,自己叠被子好吗?有没有小朋友认为自己做不到?可以举手告诉老师。”等待几秒后,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从幼儿的情绪变化中捕捉劳动教育契机,指导幼儿自理劳动。如此,教师认真观察各幼儿的表情,将这一隐性的劳动教育活动视作游戏一般摩拳擦掌,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幼儿的劳动 活动参与自信心与积极性,让幼儿尝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完成书桌整理、铺床、取餐等具体活动,将自己照料得有模有样之后,接受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在心理层面上人为暗示做好一定的小学入学准备。
(二)手工劳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不妨组织手工劳动活动,通过“变废为宝”游戏、“我是厨房小达人”比赛、“垃圾分类从我做 起”pk 赛等,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劳动活动类型, 继而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劳动意识、规则意识,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与意义。以“变废为宝”游戏为例,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录像,配合录音画面提问幼儿:“看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待幼儿给出如下答案:“乱扔垃圾会让地球变得脏脏的。”“乱扔垃圾的人不会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衣服邋里邋遢的,我要离这样的人远远的。”教师再顺着幼儿的回答追问:“所以,有没有什么垃圾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一方面减少环境负担,一方面发挥垃圾的新作用呢?”发现幼儿陷入困惑,教师不直接告知幼儿应该怎样做,而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而在生活区摆设一些空的矿泉水瓶、树枝、废布料、菜叶等,让幼儿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前,领走一部分物品,拿着它们再想“究竟它们可以做什么?”推动幼儿劳动,通过劳动体验,意识到尊重劳动成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端正劳动态度。当然,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定期到小学参与小学阶段的“变废为宝”劳动活动,对比感知在两个阶段参与该劳动主题活动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种植、养护活动为让幼儿持续劳动,教师需要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的兴趣取向,专门组织“种蔬菜,大观察”“蔬菜狂想曲”等一系列周期性劳动 活动,利用该活动本身的时间跨度长特性,陶冶幼儿的劳动情操。具体来说,首先,教师为幼儿分发不同的蔬菜种子,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活动流程,邀请一名奶奶,让奶奶为幼儿示范如何翻土、挖沟、播种子。通常情况下,未等奶奶将蔬菜种植与养护的过程完整示范,大部分幼儿便迫不及待地想自己试试。对此,教师一边控制活动纪律,一边引导幼儿依样学样,奶奶在一旁有意识地放慢动作,幼儿边看边模仿,顺利完成青菜种子、菠菜种 子以及萝卜种子的种植。等所有幼儿种植完毕,教 师使用拟人化的语气告知幼儿:“现在大家种下的 蔬菜种子都乖乖睡在土里了,让我们过几天再来 看看它们有没有长大吧。”不用教师不断提醒,时不时便有幼儿焦急地跑到菜地观察、提问:“为什么其他小朋友的萝卜种子长出来了,我的种子还和刚种下时一样呢?”以问题为线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幼小衔接劳动教育可能性,方便教师引导幼儿 建立蔬菜种植记录簿,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由此无痕训练幼儿的独立思考意识与问题解决意识,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劳动心态,勇敢 面对小学学习生活。
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发展规律出发,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以生活化的渗透方式,将劳动与幼儿一日活动联系在一起,整合环境资源与家庭资源,拓展幼小衔接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性活动的内容、维度与方式,是全面培养幼儿劳动实践技能的大趋势。从基础的劳动主题活动入手,做好衔接准备工作,让幼儿主动分析幼儿园和小学劳动主题活动的环境条件不同、参与方法不同,是引导幼儿理解小学课堂纪律与学科学习目标的必经之路。换言之,为真正意义上提高幼小衔接质量,促进幼儿友好交往、合作交流。教师需以“启迪幼儿获得智慧,帮助幼儿塑造品格”为目标,基于幼儿的真实需求,探索构建完整、丰富、高效的劳动课程体系与实践推进体系,以此使幼小衔接劳动教育事半功倍、高质量发展。
课题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幼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3]G06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