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设计与应用

作者

程学红

神木县嘉元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0825197511205371

引言:采矿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着工作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传统采矿方式依赖大量人力,不仅效率有限,而且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应运而生,它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能够实现采矿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有效提高采矿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人力成本,对采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

1.1 机械结构设计

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机械结构是执行采矿任务基础,需按需设计。一般含行走、挖掘、装载和运输机构。行走机构要有良好越障与地形适应能力,可采用履带或轮式结构,由电机驱动灵活移动。挖掘机构用于破碎和挖掘矿石,可按需选液压破碎锤、旋转钻头等工具。装载机构将矿石装入运输容器,运输机构将矿石运到指定地点,可采用皮带输送机或轨道运输等方式。

1.2 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是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核心,负责协调机械部件运动,实现精确控制。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括上位机监控层、中间控制层和下位机执行层。上位机监控层通过人机界面远程监控并发送操作指令;中间控制层接收指令,进行运动规划与决策,再将控制信号发给下位机;下位机执行层直接控制电机运行,实现具体动作。同时,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算法,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1.3 感知系统设计

感知系统是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含视觉、激光雷达、超声波、陀螺仪、加速度计等多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经算法实现矿石识别、定位和分类;激光雷达实时获取三维地形信息,支持自主导航与避障;超声波传感器检测与障碍物距离,实现近距离避障;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测量姿态与运动状态,保障稳定运行。

1.4 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是无人采矿机器人与上位机信息交互的桥梁,需保证稳定性与实时性。采用 Wi-Fi、ZigBee、4G/5G 等无线通信技术,依采矿现场情况选合适方式。近距离通信可用 Wi-Fi 或 ZigBee 传输数据,远距离通信借助 4G/5G 网络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同时,采用冗余设计和数据加密技术提高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与窃取。

二、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关键技术

2.1 自主导航技术

自主导航是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感知系统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结合地图构建和定位算法,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常用的地图构建方法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它能够实时构建环境地图并确定机器人的位置。路径规划算法则包括 A* 算法、Dijkstra 算法等,根据地图信息和任务目标规划出最优路径。同时,采用避障算法实时检测障碍物并调整路径,确保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2.2 智能决策技术

智能决策技术使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能够根据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和任务要求,自主做出决策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它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决策模型。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矿石的特征进行学习和分类,实现矿石的智能识别和开采策略的优化;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3 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允许操作人员在远离采矿现场的地方对机器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通信系统将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传感器数据等信息传输到上位机监控中心,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直观地了解机器人的工作情况。同时,采用故障诊断算法对机器人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有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基于知识的方法等,结合多种方法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优势

3.1 应用场景

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地下矿等各种采矿场景。在露天矿开采中,机器人可以完成矿石的挖掘、装载和运输等任务,实现露天矿开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地下矿开采中,由于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无人采矿机器人更能发挥其优势,可进行巷道掘进、矿石开采、支护等作业,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机会,提高地下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

3.2 优势

提高安全性:无人采矿机器人可以在恶劣、危险的环境中作业,避免了人员直接暴露在危险因素下,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机器人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工作,不受疲劳、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采矿任务,提高采矿生产效率。

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了对大量矿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机器人的操作精度高,还可以减少矿石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工作环境:无人化作业减少了人员在采矿现场的数量,降低了粉尘、噪音等对人员的危害,改善了工作环境。

四、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4.1 多机器人协同作业

未来,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将向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发展。建立通信与协作机制,实现协同开采、运输和支护等任务,提高采矿效率与灵活性。如一台挖掘、一台装载运输,多台配合形成高效作业系统。

4.2 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智能化功能。物联网使机器人与其他设备互联互通、共享信息和协同控制;大数据分析运行与生产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云计算实现软件远程更新升级,提高可维护性与扩展性。

4.3 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随人工智能发展,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将有更强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可根据地质条件和任务自动调整策略与参数,实现更智能自主的采矿作业。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挖掘路径与开采方式,提高效率与质量。

结论

智能化无人采矿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是采矿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经合理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突破,它能实现自主导航、智能决策、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功能,在提升采矿安全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等方面优势显著。未来,随着多机器人协同作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及更智能化自主化发展,其将为采矿行业带来更大变革与机遇,推动行业向绿色、智能、高效迈进。所以,应加大对其研发和应用投入,完善技术与性能,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志文 , 吴晖 . 应用机器人轨迹跟踪技术的电力线路无人机智能化巡检系统设计 [J]. 自动化与仪表 ,2022,37(02):44-49.

[2] 杨淼 , 何闻龙 , 韩套轮 . 智能化矿山机械在开采中的应用与发展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4,(10):37-39.

[3] 胡荣华 , 安冬 , 史梦圆 , 等 . 智能矿用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黄金 ,2023,44(09):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