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结合心理护理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的应用
罗欢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医院 474150
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下肢血栓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活动量相对较少,使得下肢血栓发病几率显著上升。下肢血栓不仅会引发下肢疼痛、肿胀,严重时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传统治疗方式多聚焦于药物溶栓、手术取栓等医疗手段,虽能解决血栓问题,但对康复阶段运动与心理因素重视不足。运动康复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功能;心理护理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康复依从性。将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老年下肢血栓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运动康复结合心理护理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的应用
(一)运动康复的具体应用
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运动康复需分阶段科学开展。急性期后,病情稳定时先进行基础运动。踝泵运动是关键一环,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将脚尖尽力向上勾起,保持 10 秒左右,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的拉伸,随后再将脚尖用力向下绷直,同样保持 10 秒,重复此动作,每组 10-15 次,每天 3-4 组。这一运动如同为下肢静脉安装了一个“泵”,有效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液瘀滞,降低血栓再次形成风险。膝关节屈伸运动也不可或缺,患者仰卧位,缓慢屈伸膝关节,每次屈伸保持 3-5 秒,每组 10-12 次,每日 3-4 组,以此帮助下肢肌肉有节奏地收缩与舒张,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如坐姿抬腿,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与地面成 30° -45°角,保持 10-15 秒后放下,每组 8-10 次,每日 3 组,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为后续运动奠定基础。当患者适应基础运动后,逐步推进进阶运动。步行训练初期,在家人或护理人员陪同下,在平坦安全场地,每次步行 15-20 分钟,速度适中,随着身体状况好转,逐渐增加步行时间至 30-40 分钟。有氧运动方面,如游泳(身体条件允许时)、骑自行车等,室内健身自行车骑行每次 10-15 分钟,每周 3-4 次,逐步提升运动强度与时间,全面锻炼心肺功能与下肢力量,促进康复。
(二)心理护理的实施方式
心理护理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至关重要。首先要定期进行心理评估,运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标准化工具,通过与患者深入交谈、观察日常行为表现,准确识别其心理问题。若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等症状,可能存在抑郁倾向;若表现为过度紧张、不安、反复询问疾病预后,则可能有焦虑情绪。针对评估出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与负面思维。护理人员详细讲解下肢血栓的成因、治疗过程、康复方法及预后情况,纠正患者误解,让其明白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如告知患者坚持运动康复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增强康复信心。放松训练同样关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保持 3-5 秒后缓慢呼气,重复 10-15 次,每日 2-3 次,放松身心。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从头部肌肉开始,依次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缓解身体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充分发挥家属作用。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氛围,多陪伴患者,耐心倾听其心声,了解内心需求。
二、运动康复结合心理护理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的效果
(一)身体功能改善效果
通过长期坚持运动康复,老年下肢血栓患者身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明显增强,原本因血栓导致的下肢肿胀、疼痛症状逐渐减轻。基础运动阶段的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等,有效促进了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解了血液瘀滞状况,使得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敏感度降低。进阶运动中的步行训练、有氧运动等,进一步增强了心肺功能,提高了身体耐力。患者能够更轻松地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距离增加、上下楼梯不再吃力,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腿部肌肉力量在一系列运动训练下得到增强,肌肉萎缩风险降低,关节灵活性提高,减少了因肢体功能受限导致的跌倒等意外发生,身体整体机能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为老年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心理状态调整效果
心理护理的持续开展,对老年下肢血栓患者心理状态调整成效显著。经过认知行为疗法与放松训练等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原本对疾病的恐惧、对康复的绝望心理逐渐被积极乐观态度取代。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家属的积极参与也为患者提供了强大心理支持,家庭氛围的改善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重视,增强了康复信心。患者开始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增多,生活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心理状态的良性转变,反过来又促进了身体康复进程,形成身心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极大提升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三、总结
运动康复结合心理护理在老年下肢血栓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运动康复从基础到进阶,系统地改善患者身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力量与耐力。心理护理通过精准评估、有效干预与家属支持,成功调整患者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提升康复依从性。二者协同作用,实现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康复,显著提高了老年下肢血栓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兴森 , 刘迎 , 李文泉 , 王世伟 , 王锋 . 术中针对性管理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11(05):628-632.
[2] 丁旭 , 曹霞 , 王鹰 , 陈雷 . 优化术中管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10(12):1511-1514+1528.
[3] 王梦群 , 王婷婷 , 戴荣兄 . 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综合管理模式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J]. 河北医药 ,2024,46(23):3605-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