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样采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

杨红权

西丰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112499

1 引言

环境监测作为评价环境质量,把握环境动态变化和提供环境决策依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水样采集是环境监测中的起始环节和基础性工作,它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准确而科学地采集水样是取得环境监测可靠数据的先决条件,它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如果水样采集环节发生偏离,即使后续分析检测技术再好和操作再准,都不能得到反映真实环境情况的结果,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水样采集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2 水样采集的原则

2.1 代表性原则

保证所采水样能全面反映水体整体水质情况。不同水体性质复杂,水质时空变化较大。比如河流的不同断面,不同水深和不同的季节水质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确保水样的代表性,必须考虑水体流速,流量,水深,周围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并合理布设采样点及时间。对河流进行监测时,除了主流区域布设采样点之外,还要对支流汇入处及污染源排放口周边等重点地点进行布点监测,综合反映河流水质特征。对较大湖泊需要按网格布点法布设均匀采样点,并考虑湖心和近岸区域不同,以免局部水域特征对总体水质状况造成遮蔽。

2.2 无污染原则

避免了取样时水体的二次污染或者交叉污染。这就需要采样器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并在投入使用之前进行严格地清洗、消毒,以防器具自身杂质污染水样。同时采样人员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作业,以免因为作业不到位而引进污染物。如果对饮用水水样进行收集,如果不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洁,那么残留物清洁剂和其他物质会使水样化学物质含量测试结果产生偏差。对痕量有机物测定水样,采样器具需要选择玻璃材质,高温灼烧,以免塑料器具排放有机物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3 水样采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为环境监测数据提供准确性基础

准确地采集水样,是取得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首要前提。环境监测数据被用来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如果水样采集不够标准,则所得数据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水体实际状况,造成环境质量误判。水质监测时,若采样点选得不合适且没有覆盖污染较重地区,就有可能对水体污染程度估计不足,继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污染治理。面对突如其来的水质污染事件,例如化学物质的泄露,迅速且精确的水样收集可以实时显示污染的扩散范围和浓度的变动,这为紧急处理提供了关键的数据依据,确保不会因为数据延迟而导致处理不当。

3.2 助力污染防治决策的科学制定

水样采集所得信息,可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水体水样,能够准确把握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其分布情况,进而阐明污染来源与程度。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防治策略和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工业聚集区通过采集周围水体水样并加以分析,如果检测到某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存在超标情况,则可以有针对性的监督处理相关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在农作物种植区,通过收集农田附近的沟渠水样,并对其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并为制定减少化肥使用的政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3.3 保障环境质量评价的可靠性

环境质量评价离不开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水样采集作为获取数据的来源,对于评价结果是否可靠起着决定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水样采集可以综合反映水体环境质量情况,使得环境质量评价更客观,更准确。在湖泊环境质量评价中,如果能够按规范取不同水深和季节水样并综合分析指标,则可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对水质类别等作了精确的评估,为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城市内河而言,需要结合功能区划进行水样采集,并分别对其景观用水和灌溉用水在不同功能条件下水质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评估,以免单一评估结果对功能适配性的遮蔽。

3.4 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水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样采集对生态保护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体各项生物指标,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及时发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对水体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进行监测,可反映水体生态平衡状态并为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以鱼类产卵场周边海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水样进行水温,溶解氧和 pH 值分析,可以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是否适合鱼类繁殖,从而为禁渔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

4 水样采集的质量控制措施

4.1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取样之前需要认真拟定取样计划,确定取样目的,取样点位,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和需要的取样器具。严格检查和校准采样器具以保证它们的性能达到要求。同时要培训采样人员,让采样人员熟悉采样流程及操作规范、提高采样技能水平。在开始大型河流的监测工作之前,必须对如采水器和流量计这样的采样设备进行精确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采样计划中需要对特殊天气状况下采样预案进行明确规定,例如在大雨过后需要对采样频次进行加密才能捕捉到水质的短期波动。

4.2 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采样过程严格执行预设采样方法及操作规范。保证采样点位准确,以免点位偏差造成水样不具有代表性。当收集到不同种类的水体后,使用适当的取样方式,例如收集表层水样,深层水样或者混合水样。在进行采样时,务必仔细记录现场的各种环境因素,例如气温、气压和水体的外观等,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意义。取工业废水水样时需按规定深度及流速从排放口取样,准确地记录污水的色,味及其他性状。对流动较缓的水体需要在取样前对水体进行搅动,以达到水样均一,以免表层和底层水质不同而影响检测结果。

4.3 水样的保存与运输

所采水样需要及时保藏、运输,避免水样成分变化。根据水样性质及监测项目要求选择适宜保存方法如加入保存剂及低温冷藏。保证了水样运输时不会因震动,碰撞及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发生损坏,保障了水样完整稳定。对于那些对温度高度敏感的水样,例如用于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需要在采样完成后立刻进行固定,并在低温条件下将其运送到实验室。被测硫化物水样需加乙酸锌 -乙酸钠溶液固定,并在运输途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免硫化物被氧化分解。

5 结论

总之,水样采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水样采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污染防治决策是否科学、环境质量评价是否可靠,生态保护是否有效。遵循水样采集原则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升水样采集质量,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环境监测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水样采集环节的关注与管理,并不断提高水样采集技术水平与质量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环境保护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 文虹 .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盐津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为例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