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作者

罗玲玲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637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秉持的新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多元整合的课程观、注重探究的学习观、强调过程的评价观等。通过对这些新理念的阐述,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其实施策略与意义,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具有历史素养的学生。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新理念

引言

历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人文社会学科,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等多重使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理念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时代进步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剖析与践行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历史课堂应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舞台。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古代商业发展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老街的历史变迁,从身边熟悉的场景探寻商业演变的痕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资料收集与小组讨论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与答疑解惑者的角色,适时给予学生方法指导,推动学生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整合的课程观

初中历史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文本,而应树立多元整合的课程观。一方面,要打通历史学科内部古今中外知识脉络,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关联同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碰撞交融下的世界格局变化。另一方面,跨学科整合势在必行。与语文结合,借助文学作品解读历史背景;与地理联动,从地域环境阐释历史发展成因;与美术、音乐融合,通过欣赏历史题材画作、音乐感受时代风貌。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中学阶段,由于思维发展较快,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此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避免出现不良的思想。例如,许多中学生在学习“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等历史课程之后,会对日本侵略者感到憎恶。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对日本人及其先进的科技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极端的情绪。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来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观和人生观,以避免其受到负面影响。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向学生阐明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且日本人民已经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表示深刻的歉意。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科技,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共同探索历史的真相,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判断力和思想境界,从而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四、注重探究的学习观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历史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师抛出“工业革命给当时不同阶层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对生态环境又有何冲击?”等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原始资料、分析工厂工人日记、政府环境报告等素材,从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探究,形成对历史事件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同时,组织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代入历史角色,亲身体验历史决策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使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挑战。

五、强调过程的评价观

摒弃单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模式,新课程下初中历史评价应聚焦学习过程。课堂表现方面,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深度、小组合作的贡献度;作业评价注重学生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论证能力展现,如布置历史小论文作业,从选题立意、论据支撑到行文逻辑多方面考量。阶段性学习评价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成长轨迹,借鉴同伴优点。此外,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从课堂笔记、探究项目成果到学习心得等全程资料,动态呈现学习发展态势,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持续进步。

六、实施新理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挑战

教师知识储备与教学技能不足是首要难题,跨学科整合要求教师熟悉多学科知识体系,探究式教学需掌握引导探究技巧,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极高要求。教学资源有限也制约新理念实施,如开展实地考察缺乏校外合作渠道,获取多元教学素材面临版权、经费问题。同时,班级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个性化评价落实过程中,难以兼顾全体,易顾此失彼。

(二)应对策略

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关键,参加跨学科培训、教学研讨沙龙,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打磨教学技艺。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资源对接,与博物馆、档案馆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平台;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在班级管理上,推行分层教学、小组互助学习模式,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布置任务,小组内互帮互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成长需求,保障新理念落地生根。

结论

新课程为初中历史教学开启全新篇章,以学生为中心、多元整合、探究学习、过程评价等新理念为历史课堂注入生机活力。尽管实施途中荆棘丛生,但只要教师勇于革新、学校全力支持、各方协同奋进,定能突破困境。在新理念指引下,初中历史教学将有效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鉴往知来,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伟大复兴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徐昌林.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 (06): 277.

[2]马海红.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06):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