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探究
姜姗
霍山中学 237200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日渐深入语文教学领域,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挑战。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与学关系未能充分融通,评与教学脱节现象普遍存在。探究旨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体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高中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现状的多维审视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问题。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存在明显脱节,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而非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应试技巧训练,未能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审美体验等核心素养要素培养。学习过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现行评价体系过分关注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有效提升;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靠纸笔测试,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
教学设计与学习活动衔接不畅,教师主导性过强,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课堂互动形式化,师生对话缺乏深度,学生思维空间受限。评价反馈机制运行不畅,评价结果难以有效转化为改进教学行动指南;教师对评价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无法精准把握学生学习需求。学科融合意识欠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间壁垒明显,跨学科素养培养路径不畅;信息技术支持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有限,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构建,需要从理念、机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变革。
二、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策略的系统构建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教 - 学 - 评”一致性策略构建需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统筹考量。重构评价标准体系时应将核心素养要素细化为可操作指标,建立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审美创造、文化理解四个评价维度;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素养发展期望水平,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准对接。教学设计应采用大单元模式,打破教材篇章界限,围绕核心问题整合教学内容;推行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情境解决问题;实施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深度阅读、批判思考。学习活动组织上构建自主 - 协作 - 探究模式,设计梯度学习任务满足差异化需求;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互动。完善反馈调节机制,实施即时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建立个性化成长记录,追踪学生发展轨迹;开展学习对话,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强化教研支撑体系,组建校本研修团队,建立区域协作网络,促进经验交流与实践创新。
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古今学习观探究主题单元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学习方法论著作或言论,了解不同时代学习理念;课堂中通过荀子学习观解析环节,学生分组研读《劝学》原文,提炼荀子学习理念核心观点,并与现代学习理论比较;组织经典学习格言辩析活动,针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格言展开验证或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设计学习困境突破项目,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运用荀子理念解决实际问题。评价环节采用多元方式: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度与思维深度;小组互评考察协作能力;成果展示评估知识迁移应用水平;反思日记检验文本理解深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实践的深化推进
高中语文“教 - 学 - 评”一致性实践深化推进需要具体行动支撑。课堂实践层面应推行目标 - 活动 - 评价一体化设计,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实施导学 - 互动 - 展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完整学习过程;开展层次性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设计真实情境任务,促进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科融合方面需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文学与历史语言与科技等专题探究;推动经典阅读与时代议题结合,提升人文关怀意识;利用数字资源拓展学习空间。评价创新方面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视角;开发基于真实任务表现性评价工具,如辩论赛、文学创作、公益宣传等活动;建立成长型评语系统,注重激励功能。家校协同层面构建共育平台,组织家庭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发展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整体设计能力;推行同课异构、同课异评等教研活动,深化对教学评价关系理解。
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汉魏文化与个性表达主题教学项目。课前布置曹操人物形象搜集任务,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学、影视等多渠道了解曹操,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课堂伊始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图像资料,营造汉末魏初历史氛围;诗歌解读环节采用情境复原 - 意象探究 - 情感体验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曹操矛盾心态与豪迈情怀;组织当代短歌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以现代语言表达个人志向与情感。评价环节设计多维指标:通过课堂讨论质量评估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以情感朗读表演考察审美体验深度;通过创作作品评价语言表达与创新能力;借助主题展示评估文化理解与传播能力。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 学- 评”一致性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更新、机制重构、实践创新等多维度协同推进。通过现状审视、策略构建与实践深化三个层面探究,揭示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未来应进一步聚焦具体学段、不同区域教学情境中“教 - 学 - 评”一致性实践路径,深入探究不同素养要素培养特点,为高中语文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更加精准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平原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研究[J].教育 ( 周刊 ), 2023.
[2] 潘日照 .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 2025.
[3] 庞深坤 . 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2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