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跨学科路径探索

作者

张立靖

吉林省白山市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阅读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为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科教学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从学生角度来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接触大量与生态相关的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分析和理解生态主题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学科教学角度而言,能够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融入生态教育理念后,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涵盖了生态知识、环保理念等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此外,还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生态教育理念淡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生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生态知识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教育的渗透。他们更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上,对生态教育理念的融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阅读教学中生态教育内容挖掘不够深入。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与生态相关的文本,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文本的生态教育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本解读上,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所蕴含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同时,教学资源也相对匮乏,除了教材中的文本外,教师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生态教育阅读资源,限制了生态教育理念的融入。

再次,跨学科教学实施难度较大。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但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此外,学校对跨学科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也制约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最后,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的评价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标准。这种评价体系难以激励教师和学生重视生态教育理念的融入,影响了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三、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跨学科路径

(一)结合科学学科,深化生态知识理解

科学学科与生态教育密切相关,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学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生态知识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当遇到与生态相关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学科中关于物候现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理解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天气变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态知识的理解,将语文文本中的描述与实际的生态现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融合美术学科,激发生态审美情趣

美术学科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态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接受生态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来表达对生态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后,让学生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生态之美,增强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与生态相关的美术作品,如风景画、动植物写生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生态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态审美能力。

(三)链接道德与法治学科,强化生态责任担当

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链接,能够强化学生的生态责任担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

建议,增强学生的生态责任担当。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拓展生态教育视野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学科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学科,能够拓展学生的生态教育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态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与生态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等资料,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黄河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如制作生态环保主题的PPT、网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和生态意识。

总之,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跨学科路径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评价体系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为生态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入提供保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教育理念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为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芳。生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23(05):34-36.

[2] 李静。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生态阅读教学路径探索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2(12):45-47.

[3] 张明。生态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52-54.

[4] 刘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态意识的培养策略 [J]. 教学与管理,2021(3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