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的方法
张立靖
吉林省白山市实验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当前部分小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仍存在重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情境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不够,在教学计划中分配的课时较少,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缺乏真实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但当前很多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设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多样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土壤,创设生动、真实的交际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和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让口语交际课堂真正“活”起来。
1. 模拟生活场景,还原真实交际
例如,在教学“购物”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模拟的“商店”,将课桌拼搭成货架,陈列文具、玩具等仿真商品,并贴上价格标签。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顾客需要拿着“购物清单”选购商品,在询问价格、讨价还价、付款找零的过程中,规范使用“请问”“谢谢”“麻烦您”等礼貌用语。同时,教师可故意设置“商品缺货”“价格异议”等突发状况,引导学生灵活应对,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沉浸式体验能使课堂参与度提升 60% 以上,有效帮助学生将生活语言转化为规范的交际语言。
2. 构建问题情境,驱动深度讨论
除生活场景外,教师还可创设问题情境,如以“班级活动策划”为主题,设置“如何让运动会开幕式更有创意”“设计一场环保主题班会”等具体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等要素展开讨论,在观点碰撞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有条理地阐述观点。例如在讨论“春游地点选择”时,有的学生提出“去科技馆增长知识”,有的建议“去公园进行野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安全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维度进行辩论,既培养了逻辑思维,又提升了口语表达的严谨性。
3. 融入故事元素,拓展想象空间
通过故事情境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教师可以讲述开放式结局的故事,如“小兔子在森林迷路了,遇到了狐狸先生”,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思考“小兔子如何巧妙应对危险”“狐狸会帮助它吗”。也可组织“故事人物评价会”,让学生对《龟兔赛跑》中兔子的失败原因、《狼来了》中牧童的行为进行分析,在角色代入中学会清晰表达观点、合理进行批判。此外,结合课本剧表演,将《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分饰角色进行对话演绎,在肢体语言与台词表达的融合中深化口语交际能力。
(二)开展丰富活动,强化交际体验
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交际经验,提升交际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
课堂讨论: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有理有据。
演讲与朗诵:定期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感染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如如何确定演讲主题、如何设计演讲结构、如何运用语气和语调等。
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或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和需求,提高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三)加强教师引导,培养交际技巧
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关键。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等交际技巧。
在倾听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他人的意图,并能够根据他人的发言做出回应。可以通过提问、复述等方式检查
学生的倾听效果。
在表达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要清晰、完整、有条理,使用规范的语言和礼貌用语。如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应对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活应对各种交际情境的能力。如当学生在交际中遇到困难或尴尬时,教师要给予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化解矛盾。
(四)实施多元评价,激励交际热情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实施多元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及时记录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在交际中存在不足,也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综合性评价:将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可以采用等级评价、评语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创设多样情境、开展丰富活动、加强教师引导、实施多元评价等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崧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窦桂梅。小学语文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