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研究
付红涛
富县牛武镇郭家洼煤矿 610323198612134714
引言: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其需求增长,开发活动频繁。但开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威胁居民健康,制约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开发与环保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土地资源,露天开采直接剥离地表土层和植被,破坏土地结构与生态功能;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使土地变形、下沉,失去使用价值。此外,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加剧土地破坏。
1.2 对水资源的污染
矿产资源开发污染水资源,一方面,矿山开采产生的废水含大量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另一方面,开采活动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甚至引发水资源枯竭,影响周边生态和居民用水。
1.3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大气环境,爆破、采掘、运输等环节产生大量粉尘,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损害周边植被;开采和选矿中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是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
1.4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产资源开发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山开采活动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面临灭绝的危险。同时,矿山开采产生的污染物会对周边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进一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生态平衡。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立项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应全面、客观地评估项目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对土地、水、大气、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项目开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矿山企业应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例如,采用充填采矿法可以减少废石和尾矿的排放,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采用高效选矿技术可以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减少选矿废水的排放和污染物的含量。
2.3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矿山企业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方面,要加强对矿山废水的管理,建设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对矿井水、选矿废水等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或回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采取防水、排水等措施,防止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同时,要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4 控制大气污染
矿山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在爆破、采掘、运输等环节,应采用湿式作业、喷雾降尘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排放。在燃料燃烧方面,应采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等,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要加强对矿山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车辆采取密闭措施,防止物料洒落和扬尘污染。
三、矿产资源开发后的环境治理措施
3.1 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
对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恢复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土地复垦应根据土地的破坏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如填充、平整、覆土等,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生态恢复则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在一些废弃矿山,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形成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2 水环境治理
对于受到污染的矿山水体,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地表水污染,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沉淀、过滤、氧化、生物降解等,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对于地下水污染,可采用抽出处理、原位修复等技术,降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恢复地下水的使用功能。
3.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合理处理和利用。一方面,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安全堆放,采取防渗、防洪、防尘等措施,防止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将废石、尾矿等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如用于建筑材料、道路工程等,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保障措施
4.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4.2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环保、国土等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矿山企业开发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矿山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4.3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矿山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4 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重点研发高效的环境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结论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大气污染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措施,对已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武婧 .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37(12):116-119.
[2] 董梅芬 . 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研究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4,(12):13-15.
[3] 李培龙 , 余长荣 .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2,(17):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