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游戏活动探索与支持策略

作者

王海燕

博山区八陡镇中心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将健康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因此,探索幼儿园健康领域游戏化教学及相应支持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有效的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游戏化教学探索。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提升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1、创设适合的游戏场景,开展情境模拟游戏。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幼儿在模拟体验中学习健康知识。例如“小小营养师”游戏,在活动区布置超市场景,摆放各类食物模型。幼儿扮演营养师,根据营养搭配知识为“顾客”挑选食物。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认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膳食。

2、提供各种游戏材料,辅助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主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展各种活动。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丰富了生活知识,发展了运动技能,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格格、晨晨、宁宁三个孩子每人取了两个梅花桩,自己坐一个,放在对面一个(给看诊的病人用的),脖子上每人还挂了一个听诊器。亮亮在一边,乐乐在另一边,五个人组成了医院团队一字排开。

乐乐在自己面前放了一个大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小药盒,还放了一个拱形门,用来当做药房的门。亮亮在另一边也放了一个拱形门,手里拿了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棉花(药棉),有镊子,简单的分工后孩子们便展开了“小医院”的游戏活动。

从孩子们在小医院的角色分工来看,孩子们对医院的功能性科室能够有基本的认知,能够主动分配角色,选择适合自己角色的替代性物品开展活动。三个挂听诊器的孩子扮演的是医生的角色,手里拿药盒的孩子是药房的工作人员,带镊子和棉花的幼儿应该是负责打针的护士人员。

在看诊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自发的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各种器械进行小医院的场景搭建,尤其是晨晨在活动中显现出的“统揽全局”的领导能力,在活动中非常重要。晨晨具备了基本的医院看病的日常常识,对活动中角色的分工,尤其是病人的看病流程非常清楚,这或许与孩子平时生病入院的生活经验有关,这充分显现出了孩子的日常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3、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开展竞赛类游戏。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竞争意识,幼儿已经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参与各种竞赛类游戏,同时,幼儿的团队意识也在进一步增强。

在大班户外游戏《穿越火线》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用椅子、小旗、海绵垫、哗哗棒等器械设置游戏情境,同时对参加游戏的幼儿进行分组、站位,并对游戏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在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表现出的勇敢、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尤其是为同伴加油时所表现出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竞赛类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活动中常用的游戏方式,对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团队的合作意识及幼儿自身对团队的荣誉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幼儿出发,提供丰富、安全的环境及材料,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提供支持。

在幼儿园的健康领域游戏活动中,尤其是户外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各种场景的创设,只有创设了丰富的、趣味性的游戏场景,才能助推孩子游戏的顺利开展。

在骑行区的拓展区域“小医院”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平时具有医院看病的生活经验积累,幼儿会通过梅花桩作为凳子,用拱形门作为药房大门,用各种纸盒作为药箱,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正是有了各种器械及场景的创设,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

游戏活动中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的提供,如球类、跳绳、拼图、玩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低结构材料,如废旧纸箱、易拉罐等,使幼儿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玩法。春天孩子们可以一起开展“放风筝”的活动,不同长短的小棒,各种颜色的纸张,在孩子们的手中都会变成漂亮的风筝,可以在天空中放飞。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杯自来水,放入孩子们满怀梦想的心愿卡,用一个塑料小盒子,放在室外,过上一段时间,便会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冰花。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观察盒子中水的变化,引发幼儿问题探究,为什么水会变成冰?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水才能变成冰?水变成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怎样做能够变成五颜六色的冰花?活动过程前的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的观察探究及活动过程后的总结提升,对孩子的知识及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和引导,真正实现了幼儿在游戏化活动的教育作用。

三、根据幼儿游戏活动开展需要,实时进行观察指导,支持、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及是否能够循序渐进的持续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合适、到位。当游戏活动中幼儿遇到困难,不能继续开展游戏时,教师过早介入,影响了幼儿思考、探索的发展;如果教师迟迟不能给予幼儿帮助,则会对幼儿的自信心、游戏兴趣等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及时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幼儿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游戏后总结与分享活动,组织幼儿分享游戏体验,是对幼儿前期游戏活动的总结。通过游戏分享,幼儿可以讲述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游戏中的收获和经验,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愿望,帮助幼儿进一步梳理游戏经验,促进幼儿持续游戏的开展。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活动器械及材料,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教育游戏化教学的教育价值。